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帮手。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改核心理念。
2、探索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
5、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分层设置,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适合学生和老师使用。
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教师驾驭课堂的“方向盘”,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重视,但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⑴导学案像教案(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