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4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务预算报告(5)

2025-04-26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2,000万元。

  (3)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出70,000万元。

  (4)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2,000万元。

  (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5,000万元。

  三、正视困难,主动作为,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始的年头,所以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以培植财源为重点助力发展,以促进和谐为己任服务民生,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深化改革,确保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力促经济发展更为持续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集中投入380亿元财政性资金,带动全社会投资2000亿元。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在国务院规定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基础上,对企业工伤、生育、失业保险金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减半征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调低一个百分点,对普通住房消费实施契税减征和返还,清理、减免一批其他涉企收费项目,为企业和个人减轻负担将超过8亿元。扩大和引导公共投资。多渠道筹集249.9亿元建设资金,加快推进环东海域、厦门新站等重点片区开发和翔安隧道、福厦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全面落实;争取财政部代发部分地方债券,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多管齐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稳定和扶持企业生产。鼓励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契机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重点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机制,缓解资金短期周转压力;0.12亿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补助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支持“厦门名优产品海西行”,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安排外贸扶持资金1.92亿元,鼓励企业更多地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进一步降低出口风险,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引导和增加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不同群体收入水平,稳定收入预期,扩大消费能力;落实购买普通住宅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带动住房消费;加快培育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优化岛外商业业态,推进“家电下乡”工程;鼓励做大“邮轮经济”,实行新航线奖励、旅游包机奖励,增强区域性旅游中心的辐射能力。

  (二)支持发展方式转变,力促财源结构更加优化

  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安排科技创新、研发专项4.56亿元。加快产学研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立科技创新贷款担保资金,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完善高级人才奖励政策,营造更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一批集中度高、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大品牌经济扶持力度,落实优质地产品优先采购政策;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大力培植营运中心和总部经济;积极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打造海峡西岸服务外包中心。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统筹财政性资金5.76亿元。加强重点领域和海域整治,实施筼筜湖治理、天地湖清淤,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绿色通道工程,治理公交尾气和垃圾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改善环境质量。深化对台合作交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拓展厦台金融合作空间;办好“台交会”、“食博会”等展会,保障首届“海峡论坛”的顺利举办;充分利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平台,为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开辟更加便捷的通道;吸引大陆居民经厦赴台旅游,进一步扩大“三通”效应。

  (三)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力促社会发展更为和谐

  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支农资金4.18亿元。实施20个新村建设项目,启动12个老区山区村改造,稳步推进水源保护区和边远山区移民造福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发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业,继续引导股份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镇街债务监管,一季度基本完成镇村债务化解工作。支持教育卫生发展。安排教育支出12.76亿元和医疗卫生支出6.76亿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继续推进工业集中区和新城区已布局学校的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加固改造工程,推动义务教育教科书循环使用;加快中医院、第二医院、翔安医院等改扩建项目建设;建成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就诊信息共享,减轻市民医疗负担。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力度,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为全市市民办理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对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提供救助保障;完善低收入群体动态补助机制,建立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庇护工场,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关爱;降低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门槛,解除被征地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九龙江北溪饮水左干渠改造工程进度,保障市民用水的安全;续建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城市交通干线路网,化解交通拥堵;健全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市民应急避难工程,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丰富百姓文体生活。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闽南戏曲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实现基层文化馆与市图书馆联网共享;支持办好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十八届市运会等大型活动与赛事,建好翔安体育中心、体育运动学校等一批体育场所。

下一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城管工作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