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4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务预算报告(2)

2025-04-26

  2、发挥政策效应,促进经济稳步发展。拓展政策效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税前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争取到中央以“即征即退”方式解决岛内外企业税负不一问题;应对石油价格机制改革,及时拨付价格补贴1.4亿元;实行对个人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宅予以特殊契税退还等优惠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外贸出口。安排8.44亿元及时兑现出口退税等各项外贸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促成国家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支持企业发展。投入财政资金2.98亿元。加快汽车工业城招商、投产,促其上规模、出效益;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予以贴息,加速产业升级、产能提升;扶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发展品牌经济,去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加快自主创新。财政科技投入5.59亿元,其中科技创新与研发支出4.8亿元,分别占可安排财力的4.1%和3.5%。重点推进火炬东部孵化园等重大科技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资助科技领域领军人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匹配资金,争取到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6个。做强服务产业。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出台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意见,推动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层次;1.15亿元用于海沧保税港区信息平台、对外劳务培训中心、商贸市场改造及部分旅游景区建设,实施航线补贴、物流补贴和资助办展;积极促进两岸合作,对台湾水果进口进行奖励,支持赴台举办两岸建材展、两岸农业合作论坛,香港富邦银行入股厦门市商业银行,成为台资参股大陆商业银行第一例。

  3、保障重点建设,城乡发展进程加快。重点项目保障有力。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有效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筹融资能力;利用委托贷款、联合信托计划融资等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全年通过预算安排、银行融资、争取上级支持等渠道筹集225.65亿元,有力确保环东海域、铁路等重大片区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城市快速公交(BRT)建成通车。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市级农业投入3.12亿元,增长24.3%。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补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支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开展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23个重点村实施旧村改造,启动首批14个老区山区村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扶持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就业再就业,实现劳动力转移1.97万人。公共事业投入加大。0.18亿元保障文明城市的创建,我市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支持公交优先发展,3.52亿元用于公交票改、购车补助、智能化建设、优惠群体乘车补助及部分停车场建设;3.92亿元加快东部固废中心及海沧和东部垃圾焚烧厂建设,积极开展污染源治理、污水处理尾水回用工作,后坑垃圾焚烧厂投入试运行;0.98亿元用于构建市民健康系统、数字城管系统、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援川赈灾积极有序。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足额安排对口援建资金1.86亿元,做好彭州四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提前完成中央、省下达的1.7万套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确保来厦伤员救治工作的圆满完成。

  4、加大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年教育投入11.7亿元,增长22.2%。3亿元用于改善岛外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标准;1.95亿元支持岛内38所中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2万个,农民工子女入学得到较好保障;0.25亿元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培养更多技术型实用人才;0.32亿元资助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困难学生,受惠2.8万人。卫生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卫生投入6.66亿元,增长19.7%。支持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妇幼保健院等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加大社区医疗服务补助力度,创建医疗服务新模式,卫生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提前一年完成我市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及时开展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免费筛查救治工作,筛查量达39424人次。社保体系日益健全。0.87亿元提高农村居民和未成年人医保补贴标准,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突破74万人,参保率超过95%,居全省首位;1.25亿元就业补助资金,重点强化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全年新增就业21万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增发临时补助,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16.45亿元,已建成社会保障性住房5000套。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安排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对重点文化项目和闽台特色产业项目予以扶持或奖励;0.82亿元确保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工人体育馆如期建成,0.18亿元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24个镇街文化活动中心、80个村级文化站(室)投入使用;成功举办首届文博会、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圆满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实现广播电视无线信号全面覆盖。

下一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城管工作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