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井建设。实施红层找水100口,使景区饮用水卫生安全。
(4)农房建设。改造杨桥湖周边农房100户,使农房外观美丽,室内设施完善,庭院整洁,美化农居环境。
3、旅游设施建设
(1)游客接待中心。在新建景区大门入口处,修建一游客接待中心。
(2)路灯建设。在环湖路上新设路灯60 盏。
(3)码头建设。对景区现有的3个简易码头进行改造规范,同时新建码头3个,以方便游船的安全停靠。
(4)游道、亭阁等旅游设施建设。
在景区内建供游人游览的环湖游道1公里,并在其间增设供游人休憩观光的亭阁4个。
(5)杨桥湖两旁修建排污管道2000米。
4、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1)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新建一个集“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棋牌室、宣传栏”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2)体育广场
以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为目标,修建一占地5亩的体育广场。
(3)幼儿园建设
以农民子女幼教不出村为目标,高标准修建一幼儿园。
5、环卫设施建设
(1)对景区内原有的2座公厕进行改造,改为水冲式厕所,同时,在环湖路沿线再新建2座生态公厕。
(2)建设垃圾库。在景区大门外修建垃圾库一座,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解决垃圾倒放问题。
(3)污水处理场建设。在石岭建设污水处理场一座,解决石岭场镇污水向杨桥湖排放的问题,以保护杨桥湖生态环境。
6、道路绿化规划
杨桥湖绿化以充分体现湖区特色为原则,全面规划分区实施,逐步形成点线面的绿化系统。
(1)杨桥湖水岸边的绿化主要以柳树、当地竹类为主,辅以花卉木本植物,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现有景区公路两旁,种以乡土树种,如黄桷树、桂花等。
(3)区内建筑物旁宜种植桂花、黄桷树等花卉植物。
三、村容环境规划
按照“村容整洁”的标准,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为村民、游人营造一个优美舒适、洁净的环境。
1、农房改造建设。农房改造建设要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要美观,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既要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和毫无章法的乱建,又要使农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二要实用,房舍高低大小、结构采光等都要实用;三要节约,体现节约土地、材料、能源、资金的特征。在景区内的建筑,应依山傍水,依山就势,以川南民居结合当地建筑形式,造型活泼多变,轮廓高低错落有致、色彩淡雅脱俗,外形朴素自然,空间序列层次丰富,掩映在绿树从中,体量不宜大,层数控制在二层、局部三层,坡屋顶,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建筑风格以原始自然古朴园林建筑风格为主,做到与周围环境协调呼应,与自然景面相融合,对景区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2、实施绿化美化洁化工程。对村里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进行统一绿化美化,力争绿化率达到100%。 坚持教育农民不在庭院内部及周边,公路沿线和房前屋后任意堆积垃圾。引导农民实施秸杆还田、粪肥还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还田,消除秸秆乱堆现象。同时村上要建立清扫保洁队伍,完善收集设施,力争做到收集有容器,清运有组织,处理无害化。景区外的农户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卫生填埋、泥封发酵、薄膜覆盖发酵等多种科学方法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建设完善排水设施,逐步解决村民生活用水和下雨积水的通畅排放,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农家乐等餐饮业要坚持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有效遏制水污染;教育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在村边地头,房前屋后乱堆放、乱扔倒、乱张挂、乱涂画;按照庭院卫生美化的标准,坚持合理硬化绿化,并以沼气池建设带动改院,达到地面干净、厕所卫生、厨房及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3、以改水改厕工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1)坚持解决饮用安全卫生水问题,杨桥湖景区内的农户、农家乐户户使用自来水,景区外的农户逐步实现一户一眼机井。(2)要继续开展改厕活动,厕所管理要做到:坚持新批宅基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杜绝新旱厕出现;加强户厕管理,消除漏斗破碎、后瓮(池)不密闭、厕所墙壁顶棚破损现象,防止卫生厕所不卫生现象;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工作,并带动改院、改厕、改圈、改厨工作,使庭院卫生面貌有较大改变。力争到2010年全村实现家家使用沼气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