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村新农村实施方案(2)

2025-04-28

4、植被

景区内植物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植物繁多,有成片的楠竹林、杉树林,多为茂盛的杂木林、灌木林。

5、交通条件

距泸州市区仅4.5公里, 从玉皇观到景区仅有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绕城公路穿境而过,宽7.5米的玉-杨水泥公路直通村核心区,有15路公共汽车直达。

二、社会经济情况

全村幅员面积2945亩,水域面积220亩,耕地面积442.4亩(其中田414.5亩、土27.9亩)。辖8个村民小组,农户366户、1360人(其中劳动力806人)。村域经济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现有“农家乐”35家,接待能力为1万人次/天。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00元。

三、水、电、能源、通讯情况

项目区内水源充足,占63%(234户)的村民使用机压井;电已贯通全村,景区内用电属城区供电,有小型变压器3个;沼气普及率有待提高,只有23%(85户)的农户建了沼气池;全村有程控电话56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307部,无宽带,光纤入户率达38%。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四川省农村能源管理办法》

4、《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5、《农业部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

6、《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8、《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关于审定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报告的通知》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0、《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杨桥湖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一是杨桥湖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环卫排污设施几乎没有,环湖路未形成等。二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杨桥湖湖面是杨桥湖风景区管理经营,而湖边农家乐等则是杨桥村管理,工作上存在“两张皮”问题,制约着杨桥湖风景区发展。杨桥湖风景区由于体制未真正理顺,沿湖农民在建设管理方面各自为政,杂乱无章,农家乐档次不高,接待能力不强。

2、杨桥村的村民通过杨桥湖的旅游资源受益的并不多。虽然拥有杨桥湖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在杨桥村的8个合作社中,只有七社村民因占有湖边的优越地理环境,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430元,其他合作社村民人均年收入则在3500元左右,导致杨桥村村民富的年收入达十万元,而穷的年收入不足千元。村民收入之间较大的差距,带来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区地处泸州市近郊区,交通便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交通、通信、网络)。随着泸州绕城线、城南大道的建成通车,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促进项目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更快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2、项目区拥有杨桥湖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

发展,杨桥湖的旅游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其农家乐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3、项目区内的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3800元, 特别是位于景区核心区的7社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5000余元,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因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村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具有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章   规划主要内容

一、产业规划

1、农业产业规划

(1)以地面资源为依托,以建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目标,以土地综合治理与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林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为重点,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在景区周边的村社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庭院经济和观光农业,兴建集林果、花卉、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在景区以外的村社,要紧紧围绕景区需要,在山上大力发展名优水果业,加强对现有100亩布朗李和100亩台湾大青枣的管理,新发展荔枝、枇杷等名优水果500亩,逐步把低效林、残次林改造为经济林;在田里抓好优质稻,无公害蔬菜业等项目,全村每年种植优质稻400亩,无公害特色蔬菜100亩。同时,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养猪大户20户,并且通过“一建三改”工程,搞综合利用,形成“粮--猪—沼—果”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即用粮养猪--猪粪变沼气、沼液、沼渣—沼气做饭照明—沼液沼渣喂猪或作果树肥料,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环境友好型的新农业。

下一篇:关于嘉奖刘××的请示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