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继续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采取倾斜措施,加快南城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步伐,加大边远山区的开发建设力度,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
集中力量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竺出口加工区以及其它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把北京建成全国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大力发展区县经济,增强郊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北京与周边地区的联合与协作,推动首都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共同发展。扩大与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发挥首都在西部开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以市场化为取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为首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继续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改进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理顺部门职能分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督,改进金融服务,保证金融安全。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严格预算管理,加强税收征管,确保首都财政持续快速增长。
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搞好以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加快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初步构建首都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全面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构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努力使北京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以国际化为目标,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制定和实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行动计划,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营造国内一流的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努力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商贸、旅游、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
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以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为重点,在探索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利用外资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强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确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稳步增长,确保困难群体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妥善处理各利益群体的分配关系,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就业形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对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建立就业特困人员的托底机制,使城乡居民得到较为充分的就业。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廉租房的供给,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0平方米。
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山区扶贫开发力度,着力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二)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首都城市现代化进程
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促进人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环境优美的城市文明发展道路。要牢牢把握、用好用足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难得机遇,加快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进程,实现首都城市发展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