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各种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作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总量和质量距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国有企业竞争力不强,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
城市规划和管理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建设、危旧房改造还要下大的气力;困难群体就业与生活压力加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影响首都安全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的五年,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第一、必须高举旗帜、统一思想,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顺利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政治保证。北京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始终自觉地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尤为重要。
党中央对首都工作十分关心,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模范执行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落实中央对北京工作的指示精神,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竭尽全力履行好“四个服务”的职责。只有这样,北京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才有可靠保证。
第二,必须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探索符合首都特点和规律的发展路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首都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的必然要求。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等重大决策,注意把握建国50周年大庆、申办奥运会等北京历史上难逢的独特机遇。
围绕这些机遇,吃透市情,慎重谋断,确立了以知识经济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发展战略,明确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提出了“以发展助申奥、以申奥促发展”和抓“一高、一低”等重要工作思路。不仅有力地推进了首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而且保证了各项重大政治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地开创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必须两手齐抓、统筹兼顾,着力营造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首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要求。
五年来,我们以“建首善、创一流”为目标,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做到两个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市,为首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民主氛围和法制环境;在加快改革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确保了首都不出大的问题。
只有树立科学的全面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重大关系,才能使首都各项工作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第四,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广泛凝聚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力量。做好首都工作,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形成推动首都发展的合力。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积极倡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坚持每年为人民群众办60件实事,突出抓好就业、收入、出行、住房、环境、安全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