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5)
2025-04-30
加强表演团体和演艺人员的管理,打击违规、违法演出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音像制品经营模式和监管措施,不断加大打击走私盗版的力度,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比较成熟规范的音像市场体系;加强网络文化监管,严禁经营含有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等不健康内容的文化服务项目,加强网吧行业自律,创建绿色网吧,组织健康有益的网上文化活动,形成文明上网的道德规范和舆论环境;认真解决影响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规范娱乐市场;规范艺术品经营秩序,建立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对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型文化经营活动尤其是高科技文化产品的监管能力,培养一支作风正派、业务过硬、能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行政执法队伍。
6.对外文化交流
充分发挥我市文化资源优势,以殷商文化为品牌,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拓宽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规模,提高交流层次,提高安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台、对外文化交流,组织优秀文化艺术团体赴港澳台、国外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努力将我市优秀文化艺术推出国门,推向世界。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认真策划,组织甲骨文、殷墟文物、内黄农民画、汤阴剪纸赴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展出,推进我市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建设。积极寻找途径,利用和台湾艺术团体原有的交流基础,进一步扩大影响。让崔派豫剧走出国门,并邀请港澳台等地艺术表演团体进行访问演出。
7.文化设施建设
“*”期间,要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展示我市形象与发展水平的文化设施,并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的改造和利用,使安阳市的文化设施面貌有较大的改观。一是积极推进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要立足国家级博物馆的定位,有步骤、有重点、有计划的搞好该博物馆的各项建设工作,做好博物馆陈列、布展和文物征集工作,力争使该项目在“*”期间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全力完成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要将该馆建成全省一流、全国中等城市一流,具有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和展示功能的公益文化建筑精品。三是配合殷墟保护工作,完成大型青铜雕塑“商魂”建设。四是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的改造。力争用3-5年时间,在现有国有影剧院、娱乐场所的基础上,经过撤并、转制、翻建,对现有国有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新建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影剧院等一批综合性、群众性文化场所。要加强对城市建筑、街道社区及公共场所的文化形象设计和改造,科学合理地设计、建设城市雕塑等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力求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机统一,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性格,彰显城市特色和文化个性。五是强力推进县(市)文化设施建设。各县(市)要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建设1至2处标志性公益文化设施,着力提高文化设施的档次和品位,不断完善现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等的设施,使其成为展示当地文化形象、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六是完成安阳文化艺术学校搬迁新建工作。
8.文化产业
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文化产业运行的框架,使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以文艺演出业、文献信息业、文博展览业、影视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物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文化产品档次。成立安阳市民办公助歌舞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和杂技团。通过租赁经营、整体拍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转变经营机制,盘活各影剧院现有资产,积极探索困难文化经营单位解困、脱困之路。不断创新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对国有文化经营单位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我市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把内黄农民画、汤阴剪纸以及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思路;进一步树立市场意识,逐步探索建立文艺演出、音像发行、文化旅游各类文化集团的路子。同时,积极培植书报刊、艺术培训、房地产开发等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为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