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消灭病媒生物活动,降低“四害”密度,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政府社会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我市始终坚持经常与突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把“四害”密度控制在标准以内,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成立了市、街道两级领导小组,由市爱卫办负责开展除四害活动的有关技术指导和药物采购,街道负责辖区内居民及单位的宣传发动,建立由主管系统到下属单位、由街道到社区的消杀队伍,并适时开展消杀员业务培训。市区每年开展春秋两季灭鼠、灭蟑及夏秋季灭蚊、灭蝇活动。
(二)常年开展“四害”密度监测,每年投入监测经费1.5万余元,委托江南物业公司及社区干部对市区5个监测点,共90个大中小型餐饮单位、绿化带及居民户进行“四害”密度监测。从而确保了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使“四害”消杀工作开展得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坚持以环境综合治理为主,彻底清除孳生地,并辅以化学药物杀灭。近年来,市财政平均每年核拨除四害专项经费达20万元以上,用于购买消杀药械,确保市区开展除四害活动所需资金。由于科学进行综合治理和有效的药物消杀,有效地控制了市区“四害”密度,分别于2004年7月和9月通过了嘉兴市爱卫会组织的灭鼠、灭蟑、灭蚊、灭蝇达标复查。
(四)在灭害药物使用过程中,坚持科学、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全国爱卫会的有关规定,使用经全国爱卫会与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高效低毒消杀药物,确保安全除害。每年还会同农经、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市售灭鼠药物进行联合整治,杜绝出售使用违禁药物。
十、社区、单位卫生
创建卫生城市最终目的是提高城市品位、为群众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达到这个目标的立足点在单位和社区,因此我市把单位和社区卫生放在重要的位置。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爱国卫生组织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将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纳入单位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均建立了爱国卫生工作台帐。市联创办根据创建要求将任务分解到街道,并列入领导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从而确保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为落实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市爱卫办还不定期举办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培训班,并每年开展卫生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我市至今已有浙江省卫生镇3个、嘉兴市卫生镇5个、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17家、浙江省控烟先进单位3家、嘉兴市卫生先进单位91家、海宁市卫生先进单位132家。
十一、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由于有大量的出租房,存在着流动人口多、卫生习惯差、管理难度大等因素,一直是卫生城市创建的难点,也一直是创卫工作的重点。
今年以来,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卫生整治更是放上市和街道政府的议事日程,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发文《海宁市今冬明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中,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作为整治的重点。市联创办多次进行调研和召开会议,对照标准落实城管、卫生、环保、公安、所属街道等相关部门职责。10月份卫生、公安、城管等部门结合霍乱防控,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饮食摊店、马路市场、违章建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联合执法行动,并随后落实了长效管理措施。市创卫办为城中村制作了22个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提供宣传资料。三个街道分别组织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市创卫办还多次对这些地方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现我市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整治已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