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总结(6)

2025-04-27


    七、食品卫生

    几年来,通过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全市食品卫生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市民意识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制观念和自身管理意识显著提高,实现了卫生监督力度再加强,卫生监督覆盖率、食品监测合格再提高的工作目标。截止2005年9月底,全市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707家、食品从业人员16423名、市区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72家、食品从业人员4178名。3年来监督性病率、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率、“五病”调离率均达100%。食品餐饮具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受理投诉举报354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多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身体健康。            
(一)成立食品安全监管组织。今年3月成立有分管副市长任主任、21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海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安委成立后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制定了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完善了突发事件报告体系和报告制度。            
(二)开展食品安全管理。食安委成立后,多次开展“苏丹红”突发事件、高考期间学生用餐安全、豆制品行业整治、熟食制品整治及节日食品安全等食品卫生整治活动,至10月底共出动执法人员1253人次,发出行政监督建议书5份,责令改正通知书58份,受理举报投诉32起,查处违法案件31起,结案30起,罚款33.6万元。市农经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积极开展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药物使用管理,今年110月共抽检蔬菜农药残留抽检2456批次、合格率95.84%;100%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抽检畜产品1728批次、合格率达98.61%;查处有害物质水发制品20公斤,有力地确保了我市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三)预防性卫生监督。为把好“准入关”,规范许可行为,几年来不断完善内部许可程序,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对建设项目的审查,并结合量化分级管理,规范食品生产企业,餐饮业、学校食堂等单位的卫生许可审查,做到符合一家发放一家。同时结合年检换证工作,对已取得卫生许可证单位的卫生条件、设施,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进行严格复审,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单位不予年检或换证,从而有力改变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状况。       (四)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几年来,卫生监督针对重点时间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群众关心的食品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性整治相结合,每年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如开展“五小”行业中的小餐饮、小副食单位的卫生大整治,元旦、春节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每年年初的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持有整治,春、秋开学伊始的学校食堂及周边副食店的大检查,夏季食品卫生大检查、城郊结合部食品卫生大整治、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检查等,同时针对海宁的小包装酱腌菜、炒货食品、豆制品、熟肉制品、糖果行业等区域食品开展专项整治。据统计03年至05年,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8570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7604户次,行政处罚600户、罚款893797无,查处有毒狗肉案、炒货企业擅自改建建设案等一批重大卫生案件,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提高了整体卫生水平。            
(五)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优化卫生监管模式,提高学校食堂及餐饮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增强各单位的风险意识,形成激励机制。根据《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在2004年专门成立了由卫生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领导小组,并实施了第一批48家学校食堂、2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05年又对其余37所学校(幼儿园)及40家中小型餐饮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通过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餐饮行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卫生信誉度有了显著提高,并通过广泛动员管理相对人和消费者共同参与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建立起了食品卫生长效监管制度,初步形成了一个广大群众满意、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下一篇:2024年电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