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安全操作规程 DG/MS-3-(炼钢生安)-001-2009 A/0
7. 当喷补管堵塞时,应先关料、关水、关风,待喷补罐通过放散阀放散泄压后,方可处理。
8. 喷补工应检查喷补罐上的楼梯、平台是否安全可靠,并站稳严防摔伤。
转炉补炉安全操作规程
1. 补炉前的最后一炉钢尽可能不留渣溅渣,若留渣溅渣可不用调渣剂直接溅渣,溅完渣后必须将余渣(钢水)倒尽,由炉长确认。
2. 大面修补料倒入转炉前要用压风管将表面灰尘及杂物吹扫干净,倒入转炉内将炉子前后反复摇动使大面修补料自动流平,且厚度基本均匀。大面修补料每次补前后大面的用量控制在2.5吨,每次的烧结时间不得小于60分钟,在烧结过程中必须用煤氧枪向炉内富氧和煤气,辅助大面修补料的烧结;根据炉况需要超过3吨时,必须有工段领导在现场负责指导护炉,烧结时间在80分钟以上,确保不垮炉,且喷补料不超过1吨,如若垮炉由转炉工段自行承担责任。
3. 补炉底控制在5吨以内(一般情况2吨),每次的烧结时间应不少于90分钟,在烧结过程中必须用氧枪向炉内富氧,辅助大面修补料的烧结,氧枪氧气流量控制在3000Nm3以内,压力≤0.4Mpa,供氧时间不超过30分钟。
4. 补大面应坚持高温、快补、薄补的原则,即尽量利用炉内余热同时补炉,使烧结温度达到1000℃以上。
5. 补炉子后大面时,出钢口插入钢管长度要适中,以防堵塞出钢口。 6. 当炉子冷却时间过长,炉帽水箱漏水时只准补前大面,并加沥青提温,烧结时间应适当延长。
7. 采用大面补炉料补炉同时喷补时,一定要在大面补炉料烧结50分钟以上后才能进行,喷补量根据具体炉况确定,最多不超过1吨/次。
8. 补前后大面后冶炼第一炉钢时,必须先进废钢后兑铁水。
9. 补炉后第一炉进铁水、倒炉和出钢时,炉前工必须喊开炉台上下、炉口前方的人员和上方行车工,防止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10. 补炉后第一炉取样测温,必须待转炉完全停稳,炉内钢水平静2—3分钟后才能进行,并喊开四周人员。
11. 若补炉的质量较差或其它情况需要延长烧结时间时,经炉长向调度说明
第 21 页 共 51 页
炼钢厂安全操作规程 DG/MS-3-(炼钢生安)-001-2009 A/0
后,调度室不得强行进铁水、废钢冶炼,否则造成的垮炉事故由调度室负全部责任,但调度室对补炉超时可以落实责任进行考核。
12. 转炉工段必须经常检查炉前、炉后挡火门的情况,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报告调度室,由调度室安排维修在24小时内处理好。
13. 转炉炉长在补炉过程中若违反上述操作要点,垮炉面积大于500×500mm2按一般安全险肇事故处理,垮炉面积大于1000×1000 mm2按重大险肇事故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的定为较大险肇事故。
渣车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1. 开动渣罐车时,应注意行人和车辆,确认轨道上不得有人或障碍物。 2. 挂罐时,应确认两耳轴挂牢并进行试吊,发现问题不得起吊,严禁使用无耳轴挡环或有其它缺陷的渣罐。
3. 坐罐时应确认坐罐到位,指挥手势明确,哨音清楚。 4. 破、漏、潮湿或有水的罐不得进入炉下或装液态渣。 5. 渣线上不得有凹坑积水,雨天必须及时排水。
6. 换渣罐时必须将转换开关打至渣车操作室,空罐坐好到位后将开关转至炉前。
7. 对修复的渣罐必须检查确认后方可使用。 8. 打扫炉下清洁或处理炉下事故时必须通知炉前。
热泼渣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
1. 接班应检查现有的吊链、吊具、工器具是否完好。 2. 渣罐、渣箱情况具备生产一用一备。
3. 从余钢返回车吊运渣盘时,必须确认车停稳,确认吊链挂牢。指挥行车吊运时,人应站在安全位置,手势,消音指挥要清晰明了。
4. 从渣罐车起吊渣罐时,须与炉坑(渣车)操作室作好确认,车停稳后,指挥行车一起吊渣罐,必须确认大钩挂牢吊耳,人站在安全位置,手势哨音正确。必须将渣罐内渣子翻尽。
5. 渣箱内存渣少于或等于渣箱2/3,用适量水喷洒红渣,向渣箱倾翻红渣时,人指挥行车要站在安全位置,指挥缓慢倾渣。(且渣箱3m之内不能有行人走
第 22 页 共 51 页
炼钢厂安全操作规程 DG/MS-3-(炼钢生安)-001-2009 A/0
动)。
6. 渣箱内严禁有积水、凹坑,防止红渣遇水爆炸。
7. 如炉前误把废钢倒入渣罐时,要及时通知渣箱管理人员,不准倒入渣箱,应分别倒入渣盘,进行回收。
8. 铁水预处理等铁渣必须单独存放回收。
9. 着有粘罐现象,须及时清理,空罐应及时作好喷补,维护。 10. 外运渣子时,必须确认无红渣,挖渣机才能进渣箱作业。 11. 若有大块渣钢时,应进行就地回收,严禁外运。 12. 下班后,清洁生产交班。
散状料上料工安全操作规程
1. 接班要检查室内机房、电气设备是否正常,现场是否有人在处理设备故障。
2. 上料操作时,必须事先确认各设备无故障,现场无人检修方可启动皮带上料,严禁现场有人挂牌检修时强行启动皮带上料。
3. 生产过程中对皮带、高位料仓进行巡检或检查处理故障时必须有两人同行,并携带CO报警仪。
4. 严禁在皮带运行过程中跨越皮带或从皮带下面穿过。
5. 严禁在皮带运行过程中清扫皮带及导向轮周围卫生或处理设备故障。 6. PLC自动转手动时,切换闸刀必须有两人在场。 7. 严禁PLC配电室用水清洗,以防触电。 8.低料仓发生堵料时,严禁人员进入料仓凿料。
转炉一次除尘煤气回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 当班者做好开机前的安全检查与上下岗位间的联系工作,启动风机前先盘机四至五圈,并经安全确认无误后方可启机。停机检修、除尘管道清理必须在转炉停止吹炼,风机高速抽风30分钟并用CO报警仪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
2. 操作人员进入煤气回收区域操作或检查,必须二人(或以上)同行,并随身携带煤气报警仪。一文溢流盆排污必须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且在转炉未炼钢、溢流盆的水不能全部排干情况下进行。煤气动火必须经专业人员进行确认;
第 23 页 共 51 页
炼钢厂安全操作规程 DG/MS-3-(炼钢生安)-001-2009 A/0
焊工正确搭接接地线;非工作人员严禁乱动各类阀门、开关等
3. 每班必须对除尘系统至少进行一次巡检,校对电脑画面显示数据与现场仪表数据,机前排水器补充水必须保持正常,以防空气进入管道,对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向调度汇报,并联系处理。
4. 每两小时检查一次风机房区域内设备工作情况和煤气泄漏情况,若发生煤气泄漏或动力厂气柜放散引起煤气含量超标时,操作工应自带空气呼吸器,检查确认煤气泄漏部位,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向厂调度室汇报,设置警戒线。必要时立即停止煤气回收,并联系处理。
5. 若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与煤气防护站或医院联系,请求现场救护。
6. 对风机房区域内煤气易泄漏点设点挂放鸽子,进生物检测,每24小时更换一次鸽子。
7. 因故停机,必须将水封逆止阀密封好,通入氮气吹扫管内煤气,并用报警装置检测合格后才能开孔检查。
8. 每班必须检查煤气报警仪、空气呼吸器能否正常工作,检查放散烟囱混合煤气点火装置必须保持常明火正常,若发现煤气点火装置熄灭,立即向厂调度室汇报,并联系处理。
9. 严禁在煤气回收区域吸烟、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保持工作区内通风良好。 10. 专用录音电话与50000m3煤气储柜进行电话联系时,要互通姓名、吐词准确清楚,确认以后方可操作,同时作好记录。
11. 风机房必须严格执行要害部门出入登记制度。
12. 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严禁处理故障或搞卫生,应在停机状态进行。 13. 非检修许可外,严禁手动回收。
第 24 页 共 51 页
炼钢厂安全操作规程 DG/MS-3-(炼钢生安)-001-2009 A/0
五、连铸一工段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生产准备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生产准备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大包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大包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中包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中包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主控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主控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拉矫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拉矫工安全操作规程) 钢包热修工安全操作规程(见生产准备钢包热修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出坯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出坯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精整挂吊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精整挂吊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铸坯堆码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铸坯堆码工安全操作规程) 中间包修砌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中间包修砌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润滑工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润滑工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钳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钳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液压钳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见连铸二工段液压钳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 25 页 共 5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