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至2024年,高考作文完成了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3)

2025-11-16

练——在老师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主动地读写。最好的,当然是第三种状态。天分是不能

够选择的,但是可以选择和转变的是写作状态。

首先,应该以放松、宽和的心态对待高三的作文训练。应告诉学生,也许过去、写作限制、评价机制等等铸造了现在的你,反过来,只要你对自己进行调整,就可以调整你在事物中的位置,使自己获得主动。这种调整很简单,在写作中少一些牵挂思虑,少一些成见偏见,就会进入最佳状

态——自信、积极、乐观;不畏困难,也就是一念代万念的状态。

其次,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高三的作文训练。在写作时,我们完全可以默念:我即是王!我无所不能!以此激活自己的自主意识。比如当考卷上出现自己不喜欢的作文题时,可以理解地微笑一下,肯定自己的创新能力,激活自己的积累,可能这个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可用“我一定会用最佳立意、最佳结构、最佳语言!” “大家犯难,我独清醒!” “我是做得最好的!”“ 我的作文得过高分!我的作文曾被老师做过范文!我获得过作文大赛奖!”“ 独一无二的是我是我还是我!”等语言激励自己,做到从内心里自我欣赏,通过自我暗示和接受暗示,起到调节情绪、思

维和意志的作用。

第三,写作时,保持良好的作文状态:

(1)保持泛灵的感知状态,就是将客观的当前情景“人化”“生命化”,或将无生命的世界转化为有生命的世界,或将有生命的世界转化为人的情感世界,或用人的情感世界去融合客观世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有一句很好的话:“任何东西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

灵性。”

(2)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成功者都是以思考为乐趣的积极思维者,他们始终让自己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场”中;而常人,趣味却在思考以外,在名,在利,在权,等等。佳作只垂青于以思考为乐的积极思维者。如果我们的思维缺少一种积极的状态,从不曾想过变换一种方式或一个角度,那我们的思维就会懒惰松懈下来,我们在处理语言信息的过程中,无法激活表层底下所能包含

的相关信息。

(3)保持热爱的情感状态 ,一是对生活真挚的爱,一是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想写好

文章,请要先做一个会爱、会怜悯的人。

(4)保持入微的体察状态 ,“艺术起于至微。” 无论诗文,贵有入微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写作前,要静心回忆咀嚼,浮现所写的情景,这样才能够找回细节。如何获得入微的体察

呢?心灵之内,在于想象的丰富,在于精神的安宁。心灵之外,在于细心的观察,没有细心观察的

好习惯,我们写不出生动的细节。

(5)保持超然的审美状态,朱光潜先生说过,人有三种眼光:一是科学眼光,见事物的构成;二是功利眼光,见事物的功用;三是审美眼光,见事物的和谐。可是我们的学生对美的东西却视而不见。比如初见沙漠被其苍茫荒凉所震撼,写作天才往往产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感慨,而经常行走在沙漠的人却觉得平淡无奇,美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审美疲劳”。察觉和打破“审美疲劳”是养成写作状态的重要招式。写作者应以超然的审美眼光为常态。万物的美都醒着,睡着的是我们的

眼睛,我们的心灵。以美之心观物,使物皆着美色也。

这样坚持一种理念21天,就能形成习惯,如果坚持90天,就能够拥有一种惯常的素养和状态。

(三)系统构建写作素材库

千古文章一大抄。“抄”是一定的,只看会不会抄,会抄就是会模仿和借鉴。提倡在高考作文中大胆借鉴他人思想(钱钟书《围城》的思想就是借鉴法国谚语中的一句话:“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借鉴文章素材(把别人表述好的素材巧妙地“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借鉴结构(将前人典型的行文结构固定下来,模式化,现成的“旧瓶”装“新酒”即可)、借鉴语言(捡前人二三好句子,或改名家二三好句子,移花接木到自己文章中,往往就是文章“亮点”)。所以,要改变观念,要知道良好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应养成一习惯,每天或每周留下较固定的时间用于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怎样

收集?

1. 取材课堂范文:教材是经过多方斟酌、多次审定而成的,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理应成为我们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从初一到高三共12本教材中,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包括行文思路),再加上老师在教学中提供的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满足写作上的需要。例如:围绕一个话题,收集归纳素材。围绕“说的艺术”,可以搜索整理出以下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寡人之于国也》《庄暴见孟子》《陈情表》《谏太

宗十思疏》等。

2. 取材课外阅读:名人传记、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名人书信(札记、言论)、科学论著等,蕴涵着丰富的百科知识,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素材天地:精美的语言素材、深厚的思想素材、精彩的情节素材、鲜活的人物形象素材等。(1)怎么读?有学生说,我也看课外书,但过后又不知道看了些什么,写作文时一点也帮不上忙,是什么原因?课外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

的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 读的过程中,要分析,要比较,要优中选优,可以摘,可以抄,可以反复看,有的甚至需要背诵。读的目的应该明确,读的方法需要优化。每天能用适当的时间,翻翻名家的短小作品,一来能平和心态,二来能不断“文”气,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保持与社会的沟通。(2)读什么? ① 名人的千字左右的小小说、散文和杂文的得奖作品。《散文精品》《小小说精选》和《杂文选》,杂志如《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美文》《萌芽》《中学生阅读》。②尽可能多地看点中外漫画大家的漫画。一要尽可能读大家如华君武、方成的名作;二可看编选成书的中外漫画书籍,有配以欣赏文章的最为适宜。 ③ 常看品牌电视节目。看看凤凰卫视台的《世纪大讲堂》和央视的《百家论坛》《电视散文》《艺术人生》《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等品牌栏目的节目。欣赏品牌电视栏目的节目,使自己的文化视野与社会生活的外延相等,将自己的认知对象、情感态

度同人生、社会、世界、未来接通。

将读好作品、看好漫画与看好电视节目结合起来,对它们常读常抄,天长日久,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从人的“品位”或“定位”的角度说,才能使自己从一个幼稚的学校四堵墙之内的中学生变成一个能与高考试卷对话的社会人——高考

试卷钟情的是后者!课外阅读量的积累是教得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包办代替的。 3. 素材的整合提炼:分类摘抄、剪辑粘贴、读书笔记、随感而发、目录处理(对每一个好素

材,要学会思考和品评,并试着从新的角度去挖掘)。

4. 系统构建材料库:高考作文就是做两件事:占有材料和处理材料。我们找不到材料,并不是因为我们大脑中没有储存材料,而是因为我们的储存没有清晰的顺序。所以,要系统构建材料库:

一是思想材料库系统, 比如,对常见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的整理:

(1)过程与结果: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心急吃不得热豆腐”;“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揠苗助长”思想2: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谁动了我的奶酪?》;“刻舟求剑”;《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思想3:有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过程的内容充实,结果也充实。形式

和时间意义上的过程带来消极的结果。

(2)原因和结果:思想1: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黑格尔说,凡存在就是合理的。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思想2:因果地位相互转换,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

另外因果本身也可相互转换,相互作用。“风生”是“树动”的原因,“树动”是“花落”的原因。教育和经济就是互为因果的。思想3: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形式。封建专制主义导致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家长制、领导终身制等多种结果。“文化大革命”。李白丰富多彩的诗篇。SARS产生的原因,环境污染,领导渎职,民众陋习;造成的结果

也是复杂的、多样的、经济的,教育的,心灵的,民族的,国际的。

(3)必然与偶然:思想1:必然与偶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伴随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种瓜得瓜,必然。但种瓜没有得到瓜,是偶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必然。有心栽花花不发,是偶然,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必然。“守株待兔”偶然。思想2:偶然中包含必然的因素,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偶然和必然可以相互转化。“无巧不成书”,“巧”就是偶然;黛玉归天与宝钗出

闺是偶然,黛玉之死是必然;林冲在山神庙偷听是偶然,奋起反抗,偶然转化为必然了。 (4)现象与本质:思想1:现象富于变化,而本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苹果落地的现象,包含着万有引力的本质;“口蜜”“腹剑”思想2:现象有主流现象和支流现象,支流现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只有抓住主流现象,才能把握事物折本质。看报;

春天也有落叶的现象

(5)对立与统一:思想1:一切矛盾的对立面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金木水火土,相生又相克;沙丁鱼—鲶鱼;我们应当视对手如朋友合理地竞争思想2: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公有

制和私有制;战争与和平;《红楼梦》中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6)共性与个性:思想1:个性包含了共性,共性也包含了部分个性。德国哲学有莱布尼茨、

宫女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思想2:个性与共性可以相互转化。

(7)内因与外因:思想1:内因外因的辩证统一,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一定温度下,鸡蛋可以孵出小鸡,但无论如何,石头是孵不出小鸡的。思想2:外

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以前我们提出口号“15年超英赶美”

(8)量变与质变:思想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实世界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思想2: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事

物质与量最佳的结合点。无论过,还是不及,事物都达不到最佳状态。如做饭。

(9)主要与次要:思想1: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力量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胳膊拧不过大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2: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一定条件下,次要的会上升转化为主要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楚汉相争 ; 国共两党 思想3:解决矛盾问题,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矛盾均衡论。解决矛盾问题,我们一定要把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考虑到,但重点是考虑主要矛盾。失火

了,救人还是先救东西,还是先打水。<,/o:p>

(10)个体与集体:思想1: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能有真正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古希腊神话,安泰 ,赫拉克勒斯。思想2:集体依赖于个体存在,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对集体有影响作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思想3: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谁的利益更有价值,更有

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法国人;黄山猴子。

(1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思想1: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鸟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鸟不得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物质丰裕,民风淳厚;人行世间有三个层面,

一是俗务,二是事业,三是审美。

(12)社会环境和个人成长:思想1:人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受一定社会环境制约,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存在。环境总要影响甚至改变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唐诗、宋词、元曲;“与善人居,若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思想2:人有

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体活动也反作用于社会。

二是事实材料库系统:事实材料总是以人为中心的,最好要建立清晰的人物列表。比如课外阅读人物列表: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课内教材人物列表:阿Q 、孔乙已 、玛蒂尔

德 、戈多、格里高尔、贾宝玉、林黛玉??

(四)高考作文方法技巧训练

1. 仔细审题


从1978年至2024年,高考作文完成了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继电保护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试题电子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