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精选17篇)(高职成本(9)

2025-07-12

2.下功夫上好每一堂新授课,使学生学有所得

(1)扩大知识面,改进教学模式

作为高职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中介绍的知识熟练掌握,而且还要努力对其相关专业领域有所了解,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适当的时机展示数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使高职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传统的“传授—记忆—模仿”的教学方式(依次讲定义、定理、例题等)下,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致使部分学生因为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便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所以,调整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模式很重要。

(2)对教材内容重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所使用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同时注重专业特点,以专业为导向,参考网上的优秀教案,合理制定课程结构和内容。对一些偏、难、繁的内容作适当删除。基础课毕竟不是专业课,只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所学概念,能解决各专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本着“打好基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概念、性质、定理中比较烦琐的证明过程等不作“必须”的要求。例如两个重要极限、洛比达法则等,我只要求学生掌握其公式特点,会套用公式解决具体问题即可。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数学

1)做好铺垫,顺利衔接知识点。原本数学基础就差的五年高职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帮助他们减轻这种心理,每次讲新课时,老师应从用到的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入手,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把心态放平,感到数学并不那么难学,只要学生认真听,新课内容经常在老师的启发下自然而然就引出来了。只要一开始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把基础打好,学生就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入数学的大门。

2)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采用“问问题”的方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引出问题,明确向学生说明问题的解决要依赖新授的哪些知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随着知识点的讲解,问题解决了,知识也学完了,学生就会逐渐明白数学的实用价值。

3)让学生多练,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在课堂上尽量避免使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多给学生时间,鼓励他们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选择一些容易错的问题让学生做,如果错了,先让自己找错,如果找不出,在给予提示,最终让学生自己说明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的问题,可以在习题课上加大课堂练习力度,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所学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在练习中,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随时点拨、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又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上好每一章的复习课

使学生明白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上完一章的内容,教师将知识框架列出,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学生一起回顾补充完整,这样学生就对知识的脉络有所把握。

4.做好课后的学生答疑工作

使学生及时清理学习障碍安排一定的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问题。但由于课时有限,老师不可能每节课都有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问问题,所以,每周可以安排一定的答疑解惑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以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为他们以后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根据直接交流,老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对今后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还可以提出什么新的问题都有启迪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篇12:加强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加强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把握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规范课程定位,彰显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髙职髙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髙职髙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方式上强调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实践学时占50%以上)。”由此可见,髙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适应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髙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成本会计作为髙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核心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它以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体现基于成本会计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成本会计课程应定位于“能力+知识+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通过培养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能编制和阅读成本报表,具有简单分析成本报表、参与成本管理能力;掌握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知识;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意识、具有胜任成本计算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和廉洁奉公、不贪不占的品质。

实现髙职成本会计教学“能力+知识+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应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操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全面领会成本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流程,突出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课程特点,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偏多、课时分配不合理,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性较强,涉及的专业课程多,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追求开设门类的全面性。以某些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专业会计课就有企业财务会计(上下)、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还有会计电算化实务等多门主干课程;在专业课总课时计划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课程门类多,课时分散,专业核心课程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如在成本会计课时设置上,大部分公办院校计划72学时,一些民办院校54学时,均为一学期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分配基本上是理论、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各半,以期达到髙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实践教学占50%以上的指标要求。然而,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该课程72计划课时用于讲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尚可,教师授课时涉及实训实践内容若引导学生课堂操作,动手练习,课时就显不足,54计划学时授课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各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大都定为考试课,虽然总课时偏少,教师还要为学生备考留出时间,学期中又因节假日耽误不予补课,课时更是紧张;教师授课只能先设法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简单的实训只能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课堂上真正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践观摩教学课时几乎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无法保证。从而造成教学偏理论、轻实践,专业会计实践意识不强、特色不明显,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二)教材内容偏理论知识型,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目前,高职成本会计教材的选取,基本上是优先选择高职高专教育精品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上虽能清晰地体现制造业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过程,体现“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理论阐述清楚,业务核算举例多,账务处理操作规范;但教材内容仍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学习,一些教材每个教学项目之后虽然设计了技能和岗位训练,各院校教师也编写同步练习教辅材料,但基本上是以费用的横向分配、纵向分配、成本计算为主,缺少来自生产企业实际的案例和成本核算实务性的账证资料,独立编写的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教材书市上少有,一套系统、实用的髙质量的与理论教学配套使用的模拟实训实践教材更是匮乏。

(三)专业教师结构不够合理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改制后普遍存在师资不够,学历层次不高,梯队结构不合理,学科型教师比重大的现象;一些民办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大量聘请校外兼职教师;院校普遍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技能型的专业教师;在招聘专业人才补充教师队伍时,又把用人标准提高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普遍重视高学历。这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招聘的专业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从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角度分析,普遍存在着教会计的没做过会计工作,讲成本核算的没做过具体成本会计工作等等,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或虽有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一些专业师资不够的院校,只要能请到教师,甚至不论是否讲过相关课程,只要有人讲就行,而不顾质量;一些院校意识到教师结构不尽合理,从企业、厂矿也聘请兼职教师,但讲非所干现象存在,讲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却是干其他行业的会计,其实质仍是补充数量不足而巳,这种师资结构状况是目前髙职院校实践实训教学的缺憾,是职业技能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四)对实践性教学缺乏有效的督导和质量评价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多数高职院校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角度,建立了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调整教学管理机构,专门设置了实践实训教学机构,主抓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从教学管理机构上“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专业课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制定。但是,从教学管理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日常的管理仍然注重的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每学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采用学生、同行、督导,教学管理机构听课打分方法,由教学管理机构汇总,对每位教师教学质量作出评价;期末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考核,仍采取笔试形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以成本会计考核为例分析,多数学校对其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只是在期末试卷中,做几道计算题,考考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已。日常教学中,多班级多教师同课程实践技能操作训练做与不做一个样,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指导。考核上又不能针对实践教学方案的要求考核学生的实践实训技能,因此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实践教学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有效的督导和对实践教学质量评定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精选17篇)(高职成本(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校园吉尼斯主题活动策划书(整理15篇)(校园吉尼斯策划案活动内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