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精选17篇)(高职成本(5)

2025-07-12

(六)稳步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化及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的发展,又要求各部门能快捷的导入、分享会计信息。因此,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成本会计电算化成为了当务之急。以就业为导向,为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现代社会中有领先的优势,学校应积极稳妥的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篇6: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做一体化初探论文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做一体化初探论文

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探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思路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对高职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成本会计》是高职类会计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系统性都较强的课程,尽管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不算快,但计算方法多、计算量大,导致学生接触该课程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得当,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习能力有限,自觉性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成本会计的学习无疑是一个难点。因此成本会计的学习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是尤为必要的。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很多高职院校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方法,即在课堂中讲理论,理论完成后,再到实训室中集中实训。这样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即便学得认真的学生,也会面对知识点遗忘的尴尬,而造成混淆。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成本会计中最基本的职能是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熟悉和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特点以及管理者对成本计算的要求等。但事实上,高职的学生与生产企业的接触很少甚至没有,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在抽象和虚拟的状态下完成。即使学会了费用的分配方法也不能将它们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因而学生的课堂学习缺少基本的源动力,导致很多情况下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很难达到企业对成本会计岗位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教材的选取和内容的侧重上,很多高职院校并不能根据专科生的实际情况来甄选,不能根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学生,不能很好地体现与本科院校的差别,无法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市场的需求。就算有的高职院校能选择或自编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材,但很多教材仅仅只是改变了编写形式,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往往是先由老师讲授,学生在被动接受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后记住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把操作性极强的成本会计课程变成单纯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误解成本会计的实际内容,认为成本会计就是简单的数据加减,从而忽略成本会计一些必备的基础性工作和条件,更不可能达到让学生熟悉整个成本核算流程的教学目的。

(五)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的成本会计的考察形式多为期末的纸笔闭卷考试。题型也属于应试类题型,没有结合实际工作,更无法展现实训环节的成果。重视记忆性,忽视规范性和实操能力。误导了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令其无法应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教学做一体化初探

(一)项目化教学

选择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及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一体化的教材。第一堂课安排学生观看生产工艺视频,有条件的可以实地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形成真实的感受并了解成本的意义和作用。课堂上以一个企业实际成本核算案例作为主线,从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到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再到计算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比如成本核算流程中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前提下,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并建立相应的明细账,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确立成本计算对象的目的和方法,也了解了成本项目和费用项目的区别。这样在课堂上直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讲解,给学生以真实的企业背景资料,赋予他们车间成本会计的身份,就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训关联起来,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形成有机整体。

(二)实用性教学

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力求实用与适用。超出专科学生理解范围的,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得少甚至不用的方法,即便理论知识存在,也可以选择性地不讲或略讲。以保证核心及有效知识的掌握。切不可为求“全”而舍“专”。

(三)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及工作过程导入法来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成本会计实际操作中需填制大量自制原始凭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各种费用分配表,展示并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费用分配原则,熟悉原始凭证的设计要素,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技能,还能让学生转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愿意投身到成本的工作中。

(四)全面的考核机制

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上,我们不仅应当采用期末纸笔考试,还应当引入实训考核环节,将考试划分为理论与实务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考核,最终按百分比算出总成绩。如,可以将平时成绩设置为6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又由课堂讨论、课堂实训和小组作业来共同构成。这样不仅能够更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励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锤定音的期末考试。减少了学生侥幸心理的存在,使他们更扎实于平时的学与做中。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但却能立竿见影地解决考察片面的问题,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五)校企合作

我们还可以尝试与企业签约,给学生提供参观、实习以及工作的机会。让学生们实地感受车间的工作流程,利用寒暑假体验成本会计的工作日常。对于优秀的学生企业能够提供工作机会,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好的平台下企业锻炼。这样做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无疑是双赢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围绕实践展开,针对性强,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与“做”。高职院校应当普遍采用这种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让好的方法落到实处,为高职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环境,突出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技能,凸显特点,具备毕业即上岗的能力。同时,也为社会输送务实的人才,推动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省去企业再培训的麻烦,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篇7: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法研究论文

有关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法研究论文

1 科学制定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遵循“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宗旨,课程设计更多地面向市场,根据实际和战略考虑,进行及时、动态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先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注重用成本会计方法、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成本会计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使用仿真模拟式、情境探索式、背景阅读式、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多媒体与现场化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知识与动手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教师在讲授第一章成本和成本会计的理论问题前,可结合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及事物,对该理论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具体问题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情境教学或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最后对该理论问题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这样“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产品成本的感性认识。再如:在授课过程中,将案例中某船厂造船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全部展示给学生,核算中可以看出,每条船所用胶带纸为10.08盘,而实际工作中,每条船只有防水线须用胶带纸,两盘足矣。在这一点上就体现了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造成了浪费,由此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格控制制造费用的重要性,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能够树立先进的成本理念,弄清降低成本的动因,明确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且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会计工作在实际中绝不是单纯的记账、报账,而是兼有参与预测决策、规划未来、控制现在的管理职能。

2 “以学生为中心”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成本会计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精讲细练与业务操作、课程练习与仿真实训、板书讲授与课件演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引入项目教学和模块教学,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如在课程的每章节开始讲授时,首先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学习目的、学习资源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每次课的内容,有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向。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前先把任务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认真思考,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进课堂,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开展教学。再如,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组成一个一个学习小组,或进行案例分析,或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实习。最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进行评比,这样既能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也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顺利上岗就业。

3 设计教学案例,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讲解以够用为度,安排丰富的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增加生动有趣的案例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模拟实训,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最好能每个章节用小案例作导引,用大案例介绍核算方法,但最好自编一些例题给学生讲授,不能图省事用教材上现成的例题。案例教学形式可应用到“成本的作用”、“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这些章节中。比如,通过近期媒体公布的有关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和行为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保证成本会计资料真实、规范、及时和有用。让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精选17篇)(高职成本(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校园吉尼斯主题活动策划书(整理15篇)(校园吉尼斯策划案活动内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