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日报典型人物素材汇编(人物+故事+点(2)

2025-10-01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 艺术家。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以前辈为榜样,观照人民的生活、 命运、 情感, 表达人民的心愿、 心情、 心声, 创作出在群众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努力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作出新的贡献。

5、 一片丹心为民爱民

XXX人民日报评论

【人物】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

【故事】

林丹, “七一勋章” 获得者。 她扎根社区 40 余年, 始终为民爱民, 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 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 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推行“一趟不用跑、 最多跑一趟” 服务, 设立居民恳谈日、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 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点评】

“军门社区是个大家庭, 为家人工作, 无论多忙、 多累, 我都愿意, 也不觉得疲倦。 ” 这是林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把群众当亲人, 时刻记挂在心; 把居民的操心事、 烦心事当成自 己的事, 事事尽心尽力。 40 余年如一日 , 林丹用真心践行为民初心, 以辛苦换取居民幸福, 也验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 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上世纪 70 年代初, 年轻的林丹到居委会帮忙, 这一“帮” , 就扎下了根。对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 她当起“女儿” , 悉心照顾; 对无家可归的青年, 她帮忙介绍工作, 温暖以待; 孩子放学无处可去, 她将社区“4 点钟” 学校改造升级为福州首家公办托管中心“阳光朵朵” ……看似家长里短的小事, 却是林丹心里在乎的大事, 也是不管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 都要办成办好的事。 成绩被群众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林丹却说“我只是做了自 己该做的事” 。 简单一句“该做的事” , 道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心里始终装着人民, 想问题、 作决策、 办事情总是站在人民立场上, 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社区虽小, 却连着千家万户, 承载着居民的日 常生活。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 建设更加平安、 幸福的社区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为解决这些问题, 林丹和社区工作者们创新治理举措, 探索搭建“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 , 设立居民恳谈日 , 完善“共同参与组织、 民主管理监督、 基本建设保障、 长效服务群众、 党建责任落实” 5 项机制, 全面提升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社区环境一步步改善, 群众办事更便捷、 生活更舒心, 看得见、 摸得着的变化, 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也让一心为民的赤诚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为民服务, 不是一时半刻, 重在时时刻刻。 “昔日 纸褙军门前, 今日 文明一枝花。 ” 军门社区曾是一整片 木屋区, 房屋老旧, 邻里纠纷、 案件频发, 蝶变之路并非一片 坦途。 社区工作之繁琐、 社区工作者付出之艰辛, 这里的新老居民都感同身受。 说起 40 多年的感悟和经验, 林丹却觉得没那么复杂: “一个人只要立足岗位, 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细心耕耘, 就会有所收获。 ” 从细节做起,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为民服务的小事, 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扎根基层、 情系群众、 无私奉献, 林丹身上的品质, 也是千千万万社区工作者的共同特点。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 年过七旬, 林丹依然不愿意放慢走街串巷的步伐, 为居民服务的赤诚之心依旧火热。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解群众之所难, 林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 更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无数人立足自 身岗位, 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6、 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评

XXX人民日报评论

【人物】

“燃灯校长” XXX

【故事】

XXX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她致力于教育扶贫, 扎根边疆教育一线 40 余年, 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XXXX年建校以来帮助 1800 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走进大学。 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但她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 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 张桂梅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点评】

最近, 张桂梅校长频频登上“热搜” 。 从《感动中国》 颁奖典礼上那双贴满膏药的手, 到她 1 7 岁和 64 岁的对比照刷屏网络, 人们关注她、 赞颂她、 心疼她,为她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的坚守而动容, 向她“燃烧自 己, 烛照他人” 的精神而致敬。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对山区贫困面貌有着切身体会的张桂梅, 深深懂得, 只有教育才是斩断穷根的根本途径。 看到“一些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 ,她深感痛心, 下决心要让每个想读书的女孩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为此, 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筹办华坪女高, 不设门槛、 不收学费, 只希望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 通过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没有子女, 没有财产, 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 如今她身患多种疾病, 却依然不肯把时间留给自 己, 因为在她的价值排序里, “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 值! ”

从青春靓丽、 笑靥如花, 到苍老憔悴、 满身伤病, 张桂梅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 从“大山的女儿” , 到孩子们口中的“张妈妈” , 她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 更将自 立自 强的种子播撒在她们心中。 在华坪女高,有这样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 藐视卑微的懦夫! ” 正是这样的誓言, 激励着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 不认命、 不服输, 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教育扶贫改变的是人, 而且是几代人。 从扎根大山的“燃灯者” 张桂梅, 到“一生只为一事来” 的支月 英, 从用一根扁担挑起山乡 希望的张玉滚, 到多年在悬崖天梯上接送学生的李桂林、 陆建芬夫妇……正是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乡 村教师, 用坚韧和奉献托举起大山孩子的梦想, 为一个个贫困家庭带去希望, 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 决心“战斗到我最后那一口气” 的张桂梅宛如一座灯塔, 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筑梦之路上坚守初心、 点亮他人。

7、 年龄最小红军的传奇人生

XXX人民日报评论

【人物】

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向轩

【故事】

XXX被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红军。 7 岁那年, 他几经辗转找到了红军, 9 岁跟随红二、 六军团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一路枪林弹雨、 一路艰难跋涉, 向轩和红军将士一起爬雪山、 过草地, 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陕北。为了革命胜利英勇战斗, 他曾身负重伤, 至今身体里仍有未取出的弹片。

【点评】

7 岁义无反顾加入红军队伍, 9 岁参加艰苦卓绝的长征; 南征北战、 进军大西南, 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 95 岁高龄依然牵挂国家发展和部队建设……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 向轩老人用一生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令人肃然起敬。人眼中, 9 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 然而年幼却懂事的向轩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 成长为一名“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的战士。 面对频繁的战斗、 高强度的行军, 面对疾病、 饥饿以及雪山草地等残酷环境, 长征路上的向轩从来没有把自 己当孩子看。 身为通信班副班长的他, 总是把马让给其他人骑, 轮流站岗时, 也主动要求多站一些时间。 回忆起那段经历, 向轩老人坚定地说, “我有一股心劲, 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 就是靠这个信念撑下来一路走到陕北。 ” 朴素的话语, 道出了一个红军战士的坚毅、 执着, 更传递出理想信念的坚韧、 强大。

“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 , 正是长征精神的写照。 “风雨浸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 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 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 不论是年仅 9 岁的向轩,拽着马尾巴走完长征的老红军徐特立, 还是克服了难以想象困难的红军女战士,这支英雄的队伍以坚定不移的信念、 坚韧不拔的意志, 突破生命的极限, 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最终抵达了胜利的终点。 这种视死如归、 向死而生、 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 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永远值得铭记和发扬。

回望历史,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 凝聚力、 战斗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 一个胜利, 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靠的正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仍然有许多“雪山” “草地” 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 “腊子口” 需要征服。 只要我们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发扬长征精神, 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没有什么目 标不能实现。

“现在我身体里还有当年负 伤的弹片 , 看到今天中国人站起来了 , 中国富强起来了, 受伤也是值得的。 ” 向轩老人的一席话令人感动。 铭记先辈的付出,接续他们的事业, 传承革命的精神, 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这是对先辈最好的致敬。

8、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XXX人民日报评论

【人物】

让群众喝上“幸福水” 的XXX

【故事】

XX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 局长。 XXXX年 11 月 任职以来, 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 他带领团队找水源、 探路线、 定方案、 划标段。 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 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 XXXX年 5 月 , 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 47 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 “幸福水” 。 而刘虎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 病情恶化, 左眼失明、瘫痪在床。 前不久, 刘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荣誉称号。

【点评】

“获得这样一份荣誉, 是党和人民对我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能让伽师人民早日 喝上甜水,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 2 月 25 日 , XXX在病房里通过手机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当听到习 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时, 刘虎心中的激动只能用泪水来表达。


2024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日报典型人物素材汇编(人物+故事+点(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小学小升初六年级升学道德与法治毕业试卷及答案【时政+上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