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HCO3溶液和少量Ba2溶液混合,钡离子不足,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OH﹣+Ba2+=2H2O+CO32﹣+BaCO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判断离子方程式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然后灵活运用即可;该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W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W<Z
B.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C.Z单质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Y单质都能反应,体现氧化性
D.W的单质在地壳含量丰富,工业上可通过电解它的无水盐来制备.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和W属于第三周期元素,W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小,则W是Al元素,则Z是Mg元素、X是C元素、Y是N元素,
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B.X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为直线型分子;
C.Mg和二氧化碳、氮气都能发生化合反应;
D.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解答】解:根据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W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小得到W是铝元素,X、Y、Z分别是碳、氮、镁元素,
A.根据同周期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W<Z,故A正确;
B.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分子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故B错误;
C. Z单质镁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碳、Y单质氮气都能反应,得到镁的化合物,体现镁的还原化性,故C错误;
D、铝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工业上可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来制备铝,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以W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小为突破口得到X、Y、Z、W分别是哪种元素是关键,再结合物质结构、物质性质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D,注意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为易错点.
23.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Cl2生成NaCl是被还原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根据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计算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进而可计算得到电子的总物质的量,可计算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则可计算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
则可设ClO﹣为1mol,ClO3﹣为3mol,被氧化的Cl共为4mol,
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3mol×=16mol,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Cl2生成Na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
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16mol,
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16mol,
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mol:4mol=4: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的角度计算,注意守恒法的利用.
24.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I﹣>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D.原溶液中:n:n:n=2:1:3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
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即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发生反应:
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还原性强弱为:I﹣>Fe2+>Br﹣,据此回答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