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3)

2025-09-16

D.一定件下,氧气可以将氨气反应可以生成氮气与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从原子半径的变化和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入手寻求突破,正确把握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A B.B C.C D.D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解答】解:A、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盐酸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故C错误.

D、根据概念,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油酸属于酸类,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名称、分类,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属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化学反应只生成新物质,没有能量的变化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B、反应自发与否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

C、从反应热的概念出发分析;

D、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

【解答】解:A、燃烧需要加热到着火点,都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着火点比较高的物质燃烧需要加热到较高温度,故B错误;

C、反应热等于生成物能量和与反应物能量和之差,故C正确;

D、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影响因素、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反应热的求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中等.

1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O2=2H2O;△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

B.已知4P=P4;△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2SO4=Na2SO4+H2O;△H=﹣57.4kJ/mol

D.己知C+O2=CO2;△H1C+O2=CO;△H2则△H1>△H2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燃烧热是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1mol物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能量来回答;

B、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C、中和热是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的过程所放出的能量;

D、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焓变越小;

【解答】解:A、由燃烧热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lmol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释放出的热量,所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故A错误;

B、4P=P4△H>0,则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2SO4=Na2SO4+H2O;△H=﹣57.4kJ/mol,故C正确;

D、物质C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所以△H1<△H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燃烧热的含义以及中和热的概念、反应的热效应方面的知识,注意比较反应热时要考虑反应热前面的负号,难度中等.

18.将某些化学知识用图象表示,可以收到直观、简明的效果.下列图象所表示的化学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A.

分散系的分类

B.

醋酸稀释

C.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D.

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钠的重要化合物;铝的化学性质.

【分析】A.依据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判断;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

C.根据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分析;

D.根据可能发生的反应Al3++3OH﹣=Al3↓,Al3++4OH﹣=AlO2﹣+2H2O分析.

【解答】解:A.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纳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纳米,故A正确;

B.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减弱,故B错误;

C.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先后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开始无气体,后来才产生气体,且前后所加盐酸的体积比为1:1,故C正确;

D.先后发生的反应为:AlCl3+3NaOH=Al3↓+3NaCl,Al3+NaOH=NaAlO2+2H2O,生成沉淀过程消耗的NaOH与沉淀溶解消耗的NaOH体积比是3:1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分散系的特征、物质反应的反应先后顺序、溶液的导电性等,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铝的化合物的性质等,题目难度不大.

19.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溶液:Ca2+、H+、Cl﹣、HSO3﹣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

C.FeCl2溶液:K+、Na+、SO42﹣、AlO2﹣

D.=0.1mol/L的溶液:Na+、K+、SiO32﹣、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H+与HSO3﹣不能大量共存;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

C.Fe2+和AlO2﹣可发生互促水解;

D.碱性条件,可大量存在.

【解答】解:A.H+与HSO3﹣反应生成SO2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I﹣,故B

错误;

C.Fe2+和AlO2﹣可发生互促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Kw/c=0.1mol/L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在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各选项中的条件,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也是易错点.

20.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N A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标准状况下,20g重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②0.5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0.5N A个电子

③将2mol NO和1mol O2混合后,体系中的分子总数为3N A

④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 A

⑤2mol?L﹣1碳酸钠溶液中Na+的数目是2N A

⑥1m ol氯气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新制氯水中氢离子的数目是N A

⑦22.4L的N2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N A.

A.3个B.4个C.5个D.全部正确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①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结构计算电子数;

②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分析;

③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聚合为四氧化二氮;

④乙烯和环丙烷最简式相同为CH2,计算42gCH2中氢原子数;

⑤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微粒数;

⑥氯气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⑦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是标准状况下为224L/mol分析;

【解答】解:①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1mol,结合分子结构计算电子数为10N A,故①正确;

②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分析,0.5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Fe2+﹣﹣Fe3+﹣﹣e﹣,转移0.5N A个电子,故②正确;

③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二氧化氮聚合为四氧化二氮,2NO=N2O4,体系中的分子总数小于3N A,故③错误;

④乙烯和环丙烷最简式相同为CH2,计算42gCH2中氢原子数=×2×N A=6N A,故④正确;

⑤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微粒数,故⑤错误;

⑥氯气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1mol氯气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新制氯水中氢离子的数目小于N A,故⑥错误;

⑦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是标准状况下为224L/mol分析,温度压强不知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故⑦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的量和物理量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分析理解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2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Fe3+:Fe3++3SCN﹣=Fe3↓

B.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稀硫酸、双氧水:2I﹣+2H++H2O2=I2+2H2O

C.磨口玻璃试剂瓶被烧碱溶液腐蚀:SiO2+2Na++2OH﹣=Na2SiO3↓+H2O

D.NaHCO3溶液和少量Ba2溶液混合:HCO3﹣+OH﹣+Ba2+=H2O+BaCO3↓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硫氰化铁属于络合物,不是难溶物,不能够使用沉淀符号;

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

C、硅酸钠是强电解质,不能够保留化学式;

D、氢氧化钡少量,离子方程式按照氢氧化钡的组成完成.

【解答】解:A、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Fe3+,生成的硫氰化铁为络合物,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3,故A错误;

B、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稀硫酸、双氧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故B正确;

C、磨口玻璃试剂瓶被烧碱溶液腐蚀,生成的硅酸钠为强电解质,应该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故C错误;

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井下管路安装与调整安全措施(最新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