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由于债券发行者或借款者的收入状况改变等使其不能按期偿还本息的不确定性称为
()
A.流动性分享 B.道德风险 C.违约风险 D.税收风险
7、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直接因素是()
A.平均利润率 B.物价水平 C.汇率水平 D.资金供求状况
8、决定利率总水平的基础性因素是()
A.物价水平 B.平均利润水平 C.资金供求状况 D.资金供求状况
9、马克思认为利息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存量的供求 B.节欲 C.货币的资本性 D.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10、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属于()
A.集中管理体制 B.分散管理体制 C.综合性管理体制 D.不属于以上的任何类型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中哪些属于近代西方学者对利息本质的理解()
A.西尼尔的“节欲论” B.亚当·斯密的“利率剩余价值学说”
C.费雪和马歇尔的“时差利息论” D.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2、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马克思关于利息理论的论述()
A.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利息来源的质的规定
B.利息是信用活动的标志,有信用就有利息
C.由利润分割出利息是利息分配的质的规定
D.作为借贷资本价格体现了利息率作为交易要素质的规定
3、根据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分为()
A.市场利率 B.固定利率 C.浮动利率 D.官定利率
4、利率作为一个经济变量,既影响货币的流通量,又影响货币的存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对于投资者来说,存款利率提高,会刺激他们供给货币的动机,使部分流通性货币转化为储蓄性货币
B.对于投资者来说,存款利率降低,会刺激他们供给货币的动机,使部分流通性货币转化为储蓄性货币
C.对筹资者来说,贷款利率增加,会抑制他们货币需求动机,促使现实购买力缩减
D.对筹资者来说,贷款利率降低,会抑制他们货币需求动机,促使现实购买力缩减
5、利率作为一个经济变量,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利率的功能()
A.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B.利率对物价的影响
C.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D.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6、下列选项中,属于单利计算法的优点的是()
A.较好的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B.计算简便
C.适用于短期信用 D.利息负担较轻
7、按照债券收益率的不同含义,债券的收益率可分为()A.直接收益率 B.间接收益率 C.到期收益率 D.即期收益率
8、利率的风险结构包括()
A.违约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税收风险 D.道德风险
9、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A.资金供求状况 B.利率管制 C.物价水平 D.国际利率水平
10、下列选项中对于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高利率的国家存在汇率升值的压力
B.本币升值,会刺激进口增加和资本外流,从而减少国内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利率便会产生上升的压力
C.本币贬值,会刺激出口增加和外资流入,进而增加国内资金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利率会产生下降的压力
D .低利率的国家存在汇率贬值的压力
11、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的特点 ( )
A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有如下特点
B .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
C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认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D .如果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影响
12、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统分结合的利率管理体制的特征包括 ( )
A .利率总水平偏低,档次少,存贷利差小,甚至倒挂
B .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开始形成,但仍以直接调控为主,利率调控弹性较小
C .利率成为间接调控的重要工具
D .恢复利率的杠杆作用,确认企业和银行的盈利性,合理提高偏低的利率水平
五、计算题
1、 某国2002年的名义利率为15%,通货膨胀率为5%,请分别以粗略的方法和精确的方法求实际利率。
2、 现有一笔为期5年,年利率为6%的5万元贷款,请分别以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其利息总额及本利和。
3、 如果年利率为3%,现有10000元,则5年后的终值和现值分别为多少?
六、论述题
1、试论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结合我国近年来利率下调与一些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来分析其理论意义与政策意义。
2、论述如何看待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
第六章 利率及其决定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1-5 BADAC 6-10 CDBCA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1、AD 2、ACD 3、BD 4、AC 5、ABCD 6、BCD 7、ABD 8、ABC
9、ABCD 10、BC 11、ABD 12、BD
五、计算题
1、
粗略的方法:p b e R R R -==15%-5%=10% 精确的方法:F
F b e R R R R +-=1%51%5%15+-==9.524% 2、
单利法:利息总额为:I =P ×r×n =50 000元×6%×5=15 000元
本利和为:S =P (r×n+1)=50 000元×(1+6%×5)=65 000元
复利法:本利和为:S n =P×(1+r )n =50 000×(1+6%)5=66 911.28元
利息总额为: I=S -P=66 661.28元-50 000元=16 911.28元
3、
5年后的终值为:74.11592%)61(10000)1(5=+=+=n r P S
5年后1万元的现值为:09.8626%)31(10000)1(5
=+=+=n r S P 元 六、论述题
1、试论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结合我国近年来利率下调与一些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来分析其
理论意义与政策意义。
答:(1)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了利率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利用对利率水平的凋整来
间接干预经济。从1996年以来.我国多次降息.这对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企业成本.增
加消费信贷,扩大内需和出口,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与一些
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来看.利率下调具有理论意义与政策意义。
1)利率下调与经济增长。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其变动能够对货币供给和信用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并通过货币供给量和信用规模的变动影响
国民经济的增长:在理沦亡.降低利率能增加货币供给.扩大信用规模,并且有利于加快经
济增长。自1996年5月采取了较大幅度的降息.至1997年10月共经过3次降息来刺激经
济增长的情况来看,利率下调的作用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明显。各项经济指标反应较
平淡。国民经济还在低位运行,没有出现升温的现象。总体来看,利率下调对促进经济增长
的作用似乎非常有限。此外,降低利率未能促进经济的回暖,表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并非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惟一工具,在某些情况下,利率甚至达不到调节的功能。比如,信用
规模在货币当局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利率降低并不表明银根的松动.当然也就达不到调低利
率的目的。当然,利率变动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强弱变化则取决于市场因素,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等,此外,还取决于制度因素,如金融体制和企业
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程度:
2)利率下调与物价的稳定。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通货紧缩,即持续的物价下跌对
经济发展不利,因为这要影响生产者信心和消费者的预期.对前景的看淡必然制约经济增
长.于是货币当局则以下调利率等扩张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而1996年5月份以来的3次
降息,是在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胀率大幅回落的背景下进行的,其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增
长。从1996年5月份以来的3次降息与物价水平关系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对物价水平
的持续下跌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3)利率下调与企业效益。从理论上讲,利率下调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这为企业摆脱困境,促进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自1996年5月
以来的3次降息,统计的结果表明,企业的亏损状况井未出现大的改观.经济效益也并未由
此而得到提高,这表明.企业亏损并不是利率的过高所造成的,压低利率固然可以使企业减
少利息支出.但效益的提高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其次,利率下调只是降低了整个企业的平
均负债宰,对那些经营较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并不能产生激励作用,而对那些经营不良、严重亏损的企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此外,企业在资金周转、产品价格、市场供求等方
面有较大差别,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及承受能力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总体来看.在企业制度
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企业生产的调控力度是不足的,与企业效益的相关性较差。因此,通过利率下调来推动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这一作用不能高估。
4)利率下调与居民储蓄。1996年开始,随着物价涨幅回落.利率出现持续的下调。综
观这一时期,储蓄存款还是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并没有随名义利率或实际利率的大幅上下而
波动。但毋庸置疑的是,利率下调对居民的储蓄行为还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大。1996年后利率下调的一个特点是扩大对不同期限储蓄下调的幅度,其结果使居民在储蓄存款的结构上引起较大的变动。总之,利率的变动对居民储蓄总量及增量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储蓄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率与储蓄的相关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就是说,利率作为调控居民储蓄的工具,其效果还取决于各种因素综合的作用。
5)利率下调与投资需求。一般而言,利率下调既可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又可刺激投资需求的增加,所以下调利率被认为是启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1996年之后,就是运用利率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已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预算软约束的现象。但尽管如此,投资并不仅仅取决于利率水平。投资预期收益率、企业承担风险的意愿,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等,比利率的高低更为重要。总之,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若仅靠降低利率来拉动投机需求.那么其作用是极为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