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筑业转型升级有新突破。新增具备资质建筑企业xx家,累计有xxx家企业取得建筑企业资质,建筑业企业施工门类逐步齐全。全市建筑业实现产值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其中本市建筑企业产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一是建筑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引导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粗放型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促使建筑行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经初步选址xx镇xx村及xx镇xx村共xxx亩用地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并研究制定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扶持政策,计划从市场准入、土地、规划、招投标、财税、科技、投融资等方面,对建筑产业化园区、合作公司、示范应用项目进行扶持,正与央企洽谈投资建厂事宜。二是建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深入开展建筑市场监督检查,推动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建设,督促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切实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建筑工程责任主体诚信红黑榜制度,向社会公开“红黑”企业和从业人员,采取限制承接业务、差异化监管、不能评优评先等措施对列入黑榜企业进行惩处。同时,积极推广“无欠薪项目部”,督促施工现场落实劳动合同签订、实名考勤、工资支付公示等措施,有效减少因工程款纠纷造成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目前有xx个项目创建了“无欠薪项目部”,xx多个项目正在创建。三是工程质安监管日趋精细。承办x市xxxx年第三次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现场观摩会,举办镇(街道)村建所(城建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农村工匠培训,组织建筑工程模架坍塌应急救援演练,开展市政工程、建筑机械、商品混凝土企业、施工用电及设备安装、扬尘治理、检测机构、在建工程质量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检查。累计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xxx宗,其中房建项目xxx个,工程总造价xx亿,建筑面积xxx万平方米;市政项目xx个,造价约xx亿元。纳入动态系统监管的房屋建筑工程累计达xxx个,建筑面积xxxx万平方米,市政工程项目xx个,总造价xx亿元。发出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xxx份;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xxx份,发现的重大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均跟踪落实整改到位。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四是招投标管理持续加强。依法对每个招标项目开标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规范招投标的各方主体行为,提高招投标工作质量。截止目前,全市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共xxx个,总控制价xx.xx亿元,中标价xx.xx亿元,节约资金x.xx亿元,节资率为x.xx%。受理招投标投诉x件,比去年同期减少x件。
二、xxxx年工作计划
xxxx年,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住建领域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实施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宜居城乡环境,全力推动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
1、持续推进环湾建设。以“环湾、向湾、同城”为主线,主动融入,深入对接。不断完善环湾城市规划体系,持续抓好环湾地区路网规划整合拼图和控规拼图,理顺二重环湾道路线形走向,促进环湾规划与中心城市规划对接。加快推进双龙路东拓二期、迎宾路北延伸等环湾区域骨干道路建设,构建环湾快速道路体系。科学布局环湾区域医疗、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重点抓好市医院迁建项目、八仙山全民健身中心、紫帽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增强城市软实力。
2、持续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以城乡“点线面”攻坚为平台,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进一步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彰显特色的宜居新城。“点”上,从美丽乡村建设、“三边三节点”、小城镇建设延伸到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改善提升,将文化保护与宜居环境建设相融合;“线”上,打通道路交通网络的“全身经络”,完善地下管线系统,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串联绿道网、慢行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面”上,实施城市公园、田园风光等项目改善提升,促进城乡景观环境成片成面。
3、持续推进村镇建设。一是大力培育小城市、小城镇和特色小镇。探索强镇扩权工作,争取赋予试点镇更多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效解决“小马拉大车”难题,逐步实现“小政府,大服务”。按照城市等级标准,规划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在小城镇建设项目中引进PPP等建设模式,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安海镇、金井镇培育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型小城市,镇域内常住人口在建成区聚集率达xx%以上;将东石镇、磁灶镇建设成为聚集水平高、服务功能全、体制机制活、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保障一体、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区域性中心。二是加快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按照“布局美、建筑美、环境美、生活美”四美要求,着力抓好以“五清楚”为内容的各项工作、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突出闽南特色。充分发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进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整治。一方面要进一步挖掘、申报新一批国家级、省、市级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留住“根脉”“文脉”;另一方面要加强修缮保护工作。探索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机制,从资金支持、服务到位、技术指导等方面全面推进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引导历史文化建筑、优秀传统建筑等按“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缮保护。同时要注重培养传统建筑修缮维护的能工巧匠,将优秀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四是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庄“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即“四旁”)绿化,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力争到xxxx年,我市xx%以上行政村(约xxx个)达到省级绿色村庄基本要求。
4、持续推进停车场建设。在我市停车场专项规划基础上,编制公共停车场年度建设计划,加大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指导督促力度,探索破解城市停车难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