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是否满足顾客对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和过程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按照 VDA6.1 或等效的标准
——质量协议 ——针对零缺陷要求的目标协议 ——交付审核 ——耐久试验(调查失效模式) ——贮存/订单处理/零件准备/发货 ——功能检验 ——检验设备/测量设备的适宜性 ——和规定相一致的检验方法 ——技术规范的现时有效性3.2 顾客关怀是否得到了保证,是否收集和处理了顾客抱怨?
——顾客访问的激烈了,必要时制订出措施 ——产品使用的知识 ——产品故障的知识,运输方面的抱怨 ——落实新的要求 ——通报改进措施 —— 通报产品和过程的更改 / 易地生产(也包括分供方) ——首批样件送检 / 重新检验(试制样品 / 批量样品) ——出现偏差时的信息(也包括包装和运输方面的) ——物流数据的质量(如针对周转箱数量的通知单)3.3 NO 对抱怨是否快速反应,确保了产品供货? 提 问
——紧急情况应急计划 (如可选择的制造、分供方、包装和运输方面的可能性) ——分选处理的能力和反应时间 ——对设备,特种生产设备以及工装模具的改动可能性 ——借用外部力量3.4 与质量要求有偏差时,是否进行缺陷分析并实施改进措施?
——分析可能性(实验
室、检验和试验设施、人员) ——企业内进行基本分析 / 检测的可能性(实验室,检验和实验设施、人员) ——实验室符合 ISO/IEC 17025 的要求 ——针对缺陷特性进行排列图 - 分析(内部 / 外部) ——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 8D- 报告) ——处理样品认可出现的偏差 ——修订技术规范 ——有效性检查3.5 员工素质是否满足了相应岗位的要求?
——顾客服务 ——产品检验 ——贮存/运输 ——物流 ——缺陷分析 ——产品/技术规范/特别的顾客要求 ——标准/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