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畈中心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 新学期开始了
【主题说明】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对小学生活比较熟悉,但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自控力、自觉性都有待提高,因此,新学期开学伊始,有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除身材长高外,还学到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锻炼了一些能力。在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变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3.行为目标: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难点: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课前准备】
1. 搜集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照片、作业本若干。 2. 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 3.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引出本课观察岛 (热身暖心) 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活动,活动一:不一样的我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为自1. 教师可以采用书中的两幅图,也可以课前搜集学生的一、二年级的作业本,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不同。2. 学生分小组,各自找出自过 程 1. 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 2.学生分享暑假的快乐。 3.教师小结:快乐的假期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导入本课课题。 建 议 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交流的方式。 1
己的变化身发生的变化。 2. 本环节用感到骄傲,3.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小组成员的变化。 时约20分钟。 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4. 教师总结: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们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既有外在的变化,如个子长高,身材壮实,也有内在的变化,如知识增加了,能力提高了,更加坚强了。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会经历不同的变化,现在,新的学期开始了,己的生活,为迎接新的变化,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引入为新学期活动二。 做好准备,活动二:你准备好了吗 并明确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课本中列举的两方面的准备工作:调整作息、准备学具。 6. 引导学生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以画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7.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打算,并及时给予反馈。 心理引导: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内在的变化,同时,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为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 1.教师应鼓励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儿歌。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新学期开始的准备计划。 2.组织学生在儿歌中寻找新学期的计划。 3.学生在全班分享。 4.教师给予反馈、补充。 心理引导:总结提升感性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性认知。 学生的分享。 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例佐证,便于学生理解。 3.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强化学生拓展园 (拓展延伸) 执行新学期计划,增强对新学1.教师呈现要求:新学期,你准备怎么做?请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2. 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回顾自己开学以来的表现,把自己表现好的行为告诉父母,不够1. 此环节可由教师灵活安排活动方式。 2.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期的向往。 好的行为暗暗下决心改正。 【练习题】
2
在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你会做哪些准备呢?
【活动反馈】
1.学生对活动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2.最后一环节,学生能否坚持。
3
第二课 我喜欢的课程
【教学目标】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凭兴趣、直觉进行学习活动,因而造成对某一学科偏爱,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很容易造成偏科现象,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班会与品德课,它不是摆道理,而是针对现象找原因,指导学生在体验中寻求调整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尝试。
【教学重点、难点】
让每一名学生不偏科,并喜欢上原来并不喜欢的课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调查交流 先从孩子们每天接触的各门学科调查入手,指导学生自查自己喜欢哪一学科,与父母进行比较,这些学习活动、这些人,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对比思考,寻根问源 对学生喜欢某一科的学习,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体验、交流、总结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总结喜欢学习的原因,再通过对比,说出不喜欢的学科及其原因。面对这些情况,孩子们免不了会产生困惑,甚至不安,我及时进行疏导,告诉孩子们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与每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很正常。同时欣赏能实话实说的孩子,消息他们的顾虑。
(三)、体验总结,疏导调整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老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有效的方式调查消极行为与心态。因此,我紧扣主题,通过PPT,引导孩子们对照“喜欢课程”的原因,总结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原因找到后,寻找正确的调整方式就水到渠成了。我通过小品表演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情境,请全班同学一起帮助出主意,孩子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想出了各种办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作画写话,表达心声 在课堂最后,我根据孩子们所想的办法,归纳总结出调查的几个方法,并让孩子们在《童年》音乐声中,画一幅代表自己喜欢的学科,或向任课老师写几句话,把自己的心里话与内心世界通过图文方式表达出来。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完成了学习,明白了原因,找到了调整的方法,相信他们一定能慢慢调整过来的。
4
第三课 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主题说明】
微笑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带给他人快乐的心境、和谐人际关系。本课的设计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的情感,让微笑成为人际间最美丽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体验微笑带来愉悦心情。 3.行为目标: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笑的好处,鼓励学生用微笑、语言等不同形式来传达愉悦的心情。 难点: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的情感,让微笑成为人际间最美丽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歌声与微笑》歌曲视频。 学生准备:纸、画笔。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情景导入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鼓励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幅图?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是呀!微笑的孩子咱们都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着微笑,好吗? 通过活动,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活动营 作用,感受微活动一:歌声与微笑 1、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面对面围成两个圈。 2、教师播放《歌声与微笑》歌曲视频,学生伴着视频,一起唱这首歌,感受歌声与微笑带来的快乐。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声与微笑》。 4、请学生说说唱完《歌声与微笑》后的感受。 1、 如果有会跳舞的学生,可以请她伴舞。 2、学生作画时,教师要巡视,适时评价。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过 程 建 议 (体验分享) 笑带来的快 乐,引导学生欣赏最美的笑脸。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