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有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 (2 +3 )×5 ○2 ×5 +3 ×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有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 1、计算5 ×6 ×5
(1) 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 汇报计算过程。 1
331
5 5 ×6 ×
1
3
1
1
1
1
1
1
1
1
=5 × 5 ×6 (问: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1
= 3 × 6
2
1
=2
1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实行约分行不行? 抽生板演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能够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21
3 3 ×4 ×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
问题即时纠正。 2、计算(10 +4 )×4
(1) 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1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 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即时纠正。 板书:(10 +4 )×4 2 1
11
=10 ×4+4 ×4 5
1
11
252 =15 8
= +1
(4)试一试 (9 +27 )×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实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即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86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87×86
3
=(86+1)×86 1
33
=86× 86 + 86 1
3=3+86 3=386
3
3
4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1、2、4、5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 填一填 1、8 ×□=5 ×□
2、(4 ×7 )×5 =□×(□×□)
753、(9 +27 )×9=□×9+□×9
3
5
1
7
2
二、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 +8 )×24 2、7 ×5 ×21 3、3 ×15 ×6 4、39×38
5
2
3
5754
教学反思:
2、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能准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准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12×
1123513= ×= ×= ×=
571062442321110×= ×= ×=
589331543是多少? 120的是多少?
542、口头列式
20的是多少? 6的
(二)、教学实施
1、出示第17 页例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表表示数量关系,如:
2 5
?㎡ ?㎡ 2500㎡
2500㎡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 2500㎡
?㎡
| | | | | |
2 5提问:想一想,应重点抓住哪个已知田间分析?这条线段表示什么?
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这个条
5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准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提问: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
5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
板书: 2500×2=1000(㎡) 或 2500÷5×2=1000(㎡)
5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先把2500平均分成5份,再求这样的份是多少。也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本书,看了,表示把( )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 )份,看完的页数占这样的( )份,剩下的占( )份。
2、完成教材17页的“做一做”注意提示: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
2,这里把谁看成了单位“1”,把谁平均分成了几份?能用线段352525图表示吗?求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3、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题,第3 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分数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分析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会解答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各题
1231333×2= ×3= ×= ×= 36×= 3355444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着单位“1”。然后再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式乘法应用题。
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 公牛头数的
25253和母牛相等。 4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 公牛的头书相当于母牛头数的。 小组完成,集体订正。 (二)、教学实施
1.板书:公牛有30头,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的当于木牛的
7,小牛的头数相102516,小牛有多少头?(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1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小牛的头数,就要知道哪个量?(母牛的量)母牛的头数又和哪个数量相关?(公牛的头数)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公牛的头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