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长方体、正方体,分数加减法,方程和折线统计图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因数与倍数包括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等。 分数的意义又包括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
方程以用字母表示数为认知起点,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体积、体积单位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化。
3、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5、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教法
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因数与倍数,分数中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方程中的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的长方形、正方体、折线统计图。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分数中的约分、通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措施:
1、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多给学生谈心,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去辅导。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加强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动手操作法,演示法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学挂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2.视频展示台。
3.小正方体,量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课时安排:
一,因数与倍数(10课时)
1、倍数,因数 2、2,3,5的倍数特征 3、合数,质数 4、公因数,公倍数 5、整理与复习 二、分数(12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通分 5、分数与小数 6、整理与复习 三、长方体、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体积与体积单位 3课时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课时 5.解决问题 2课时
6.理与复习 2课时 四、分数加减法(6课时)
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探索规律 五、方程(12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2.等 式 3.方 程 4.解方程 5.解决问题 6.整理与复习 六、折线统计图(3课时) 七、总复习(5课时)
一,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
2课时 3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总课时数:61课时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因数,2、3、5倍数特征,质数与合数等知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过程,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到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及全部倍数,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3、 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收集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合数和质数的意义;掌握2、3、5的倍数特征,会确定能否被2、3、5整除,和正确进行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