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院连铸工艺说明 - 图文(6)

2025-09-24

2.6.3板坯连铸机主要技术参数 1)连铸机型式: 2)连铸机台数:

直弧形,连续弯曲,连续矫直 2台,2机2流/台

3)两流间距: 6m 4)连铸机中心距: 96m 4)结晶器长度: 5)结晶器型式: 7)冶金长度: 机械长度: 8)基本半径: 9)铸坯宽度:

900mm

平行板直结晶器(设液面自动控制)

6)垂直段长度: 2705mm

22400mm 23600mm

6500mm 700~1300mm 6~12.7m 0~5m/min

135mm 1.8~2.5 m/min 180mm 1.2~1.9m/min

14)连铸机作业率: 15)钢水包接受方式: 16)中间包车: 17)中间包容量:

83.6%

蝶式回转台,带升降、称量和钢包加盖机构 半门型,带升降、横向微调和称量 正常工作液位1100mm

塞棒控制铸流,设事故闸板和浸入式水口快换机构 18)结晶器调宽: 机电式 19)结晶器振动方式: 20)铸坯导向段:

液压振动

连续弯曲,连续矫直,1个弯曲段,9个扇形段,整体快速更换,辊子采用小辊径密排分节辊

结晶器足辊: 1对/流宽边(辊径?100mm,辊身长1400mm) 弯曲段: 1个/流,17个辊(辊径?150mm,辊身长1400mm)

弧形段: 4个/流,7个辊/个(辊径?230mm,辊身长1400mm) 矫直段: 2个/流,8个辊/个(辊径?250mm,辊身长1400mm) 水平段: 3个/流,8个辊/个(辊径?250mm,辊身长1400mm) 20)铸坯冷却方式:

10)铸坯厚度: 11)定尺长度:

180、 135mm

12)铸机拉速范围: 13)正常工作拉速:

正常工作容量55t,

气—水雾化冷却,自动控制

—21—

21) 切割方式: 火焰切割机

22)自动定尺切割: 测量辊 23)引锭杆:

链式引锭杆,下装

24) 去毛刺机: 刮刀式(在线去毛刺)

25) 辊道: 单独传动,变频调速,辊速:0-60m/min 26)出坯系统: 提升式横移系统 27)出坯辊面标高: +800mm 28)浇注平台标高: +10.145m 2.6.4板坯连铸机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设计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

? 采用蝶式钢包回转台,有利于快速更换钢包,提高连浇率

? 钢水测温系统:浇注平台设有一套测温装置和大屏幕显示系统,用于测量钢包、中

间包内钢水温度,并在大屏幕上显示,以利于操作指导。

? 钢水称重系统:在钢包回转台上和中间包车上均设有称重系统,称重结果可在大屏

幕显示屏上显示,该系统也可确保中间包液面稳定,同时准确判定钢包浇注终了时间,以协调转炉与连铸机的生产调度,对防止钢包和中间包下渣有利。

? 全封闭保护浇注:在钢包回转台上和中间包车上均设有升降装置,钢包至中间包采

用长水口保护,中间包至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保护,防止钢水的二次氧化。 ? 大容量中间包:使钢水在中间包内停留时间大于10min,因而钢水中大颗粒非金属

夹杂物有时间上浮,同时,中间包内形有利于设置挡渣墙,确保钢水合理流动。 铸机作业率。

? 适应不同钢种的保护渣:保证连铸机生产操作稳定和改善铸坯表面质 量,防止粘

结性漏钢。

? 垂直平行板结晶器和带有一定垂直长度的导向段:有利于钢液中夹杂物上浮,减少

夹杂物在钢坯内弧侧富集;保证了坯壳在结晶器内均匀生成,具有良好的内部清净度,板坯表面无缺陷,可保证最终的带钢表面质量最佳;同时设有在线停机调宽装置;结晶器铜板易于加工、组装、调整检测;浸入式水口工作环境较好,可增加连浇时间。

? 结晶器同位素液面检测控制:通过塞棒控制系统调节结晶器液位,提高铸坯内部质

量和表面质量。

? 连续弯曲、连续矫直技术:使铸坯弯曲矫直时表面变形率和固液两相区变形率值大

大低于安全值,铸坯变形比较平滑,不会出现单点和多点弯曲矫直情况下产生的峰

—22—

? 浸入式水口快速更换装置:快速更换浸入式水口,减少辅助时间,提高

值,避免了铸坯因较大变形超过了允许变形而产生裂纹。

? 高频率、小振幅的结晶器液压振动装置:高频率、小振幅的振动机构能减少铸坯表

面的振痕深度 ,提高铸坯表面质量、提高铸机作业率和金属收得率。

? 带中间支撑的小辊径密排分节辊:铸坯导向段为整体快速更换,采用小辊径密排分

节辊可降低铸坯鼓肚变形,减少辊道变形和维修费用。 ? 扇形段整体更换:维修方便,提高铸机作业率。 ? 采用下装链式引锭杆:操作简单,便于管理。

? 刮刀式去毛刺机:提高铸坯表面质量,减少辊道磨损。

? 气雾二次冷却自动控制:冷却水量与拉速、钢种等相配合,实现自动调节,减少铸

坯缺陷保证铸坯质量。

? 铸坯热送热装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提高金属收得率,缩短从钢水到成材的

生产周期时间。

? 采用二级计算机控制:按三电一体化考虑,且装备水平先进,又节省投资,可实现生产顺序控制、定尺切割、物料跟踪、画面显示、生产监控和报表打印等功能。 2.6.5辊列设计

辊列采用连续弯曲、连续矫直曲线设计,由一个900mm长的结晶器和86对导向辊子组成,基本半径6500mm,液面到基本半径中心3117.35mm,弯曲段起始点至结晶器液面垂直高度~2425.77mm,冶金长度22400mm。辊子分组为:一对结晶器足辊,1段弯曲段(17对辊子),4段弧形段(7对辊子/段)。2段矫直段(8对辊子/段),3段水平段(8对辊子/段)。辊列图见附图。

铸坯内部应变分析: (1)铸坯厚180mm:

低碳钢:拉速V=1.7m/min时,铸坯在弯曲段最大应变0.13%(鼓肚+弯曲应变),矫直段最大应变0.14%(鼓肚+矫直应变),小于临界应变值0.25%。铸坯在导向段出口处表面温度T=960℃。

包晶钢:拉速V=1.6m/min时,铸坯在弯曲段最大应变0.19%(鼓肚+弯曲应变),矫直段最大应变0.21%(鼓肚+矫直应变),小于临界应变值0.35%。铸坯在导向段出口处表面温度T=960℃。

中碳钢:拉速V=1.6m/min时,铸坯在弯曲段最大应变0.27%(鼓肚+弯曲应变),矫直段最大应变0.29%(鼓肚+矫直应变),小于临界应变值0.4%。铸坯在导向段出口处表面温度T=955℃。

管线钢:拉速V=1.6m/min时,铸坯在弯曲段最大应变0.20%(鼓肚+弯曲应变),矫直段最大应变0.26%(鼓肚+矫直应变),小于临界应变值0.38%。铸坯在导向段出口处

—23—

表面温度T=960℃。

硅钢:拉速V=1.4m/min时,铸坯在弯曲段最大应变0.31%(鼓肚+弯曲应变),矫直段最大应变0.34%(鼓肚+矫直应变),小于临界应变值0.60%。铸坯在矫直段处表面温度T=900℃。

(2)铸坯应变在不同钢种和拉速下,应变值都小于允许应变值。低碳钢、中碳钢、管线钢铸坯在矫直段处表面温度>950℃,避开了脆化温度区(<900℃)。Si钢脆化温度区低于上述钢种,铸坯在矫直段处表面温度T=~900℃,避开了脆化温度区。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辊列设计是合理的。

满足180mm厚铸坯矫直应变要求的辊列布置,完全可满足135mm厚铸坯矫直应变要求。

以下所附曲线图表示计算的180mm厚铸坯内应变和最大浇铸速度下的铸坯表面温度关系。

? 低碳钢:拉速v=1.7m/min,铸坯厚180mm

—24—

? 包晶钢:拉速v=1.6m/min,铸坯厚180mm

? 中碳钢:拉速v=1.6m/min,铸坯厚180mm

—25—


包院连铸工艺说明 - 图文(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多室模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