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第2课时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二氧化硫和 课时 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重点 .掌握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重点 重点) 2.了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常用的防治措施 .了解二氧化氮、 通过对空气污染物的调查研究,培养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通过对空气污染物的调查研究,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用实践来检 验真理的良好工作习惯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思维激活1998年Murad等三位教授提出,有一种气体在人体内有 年 等三位教授提出, 等三位教授提出 独特的功能,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 独特的功能,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 年诺贝尔医学及生 理学奖,昔日这种有毒的气体,今天成了“明星分子” 理学奖,昔日这种有毒的气体,今天成了“明星分子”,你 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 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自学导引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氮气 . 味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4/5左右 左右。 氮气是一种无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 左右。 在一定条件下, 在一定条件下,N2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放电或高温 N2+ O2========2NO 。 2.一氧化氮 . NO是一种 无 色 、 无 味 、 难 溶于水的 有 毒气体 , 常温下 是一种无 溶于水的有 毒气体, 是一种 NO与空气中的 2化合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空气中的O 与空气中的 化合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 3.二氧化氮 .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 红棕色 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气味的有毒气体,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 溶于水。溶于水时生成HNO3和NO, 度比空气大 , 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溶于水时生成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硝酸: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硝酸 : 3NO2 + H2O=2HNO3 + NO。 = 。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因此燃烧 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 硫的化合物 煤或冶炼金属矿物时,往往会生成二氧化硫 高温条件下, 二氧化硫。 煤或冶炼金属矿物时,往往会生成二氧化硫。高温条件下,空 气中的氮气也参与反应,这是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 氮气也参与反应 的原因。 气中的氮气也参与反应,这是汽车尾气中含有 的原因 1.酸雨 . 大气中的SO 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水流下, 大气中的 2和NO2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水流下, 就有可能成为酸雨。酸雨的p
H<5.6。 就有可能成为酸雨。酸雨的 。 2.酸雨的形成:排放到空气中的 2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 .酸雨的形成:排放到空气中的SO 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 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2SO2+O2 2SO3,SO3+H2O=H2SO4。 = 3.酸雨的危害: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湖泊、 .酸雨的危害: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湖泊、 土壤酸化,加快建筑物的腐蚀等。 土壤酸化,加快建筑物的腐蚀等。 4.酸雨的控制措施 : (1)调整能源结构 ; (2)原煤脱硫技术 ; 调整能源结构 原煤脱硫技术; . 酸雨的控制措施: 调整能源 结构; 原煤 脱硫技术 (3)改进燃烧技术;(4)对煤燃烧后的烟气脱硫;(5)开发氢能、太 改进燃烧技术 对煤燃烧后的烟气脱硫; 开发氢能 开发氢能、 改进燃烧技术; 对煤燃烧后的烟气脱硫 能等清洁能源; 严格控制 严格控制SO 的排放。 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6)严格控制 2的排放。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名师解惑一、NO与NO2的比较 与NO 颜色 物理 性质 毒性 水溶性 化学 性质 与O2反应 与H2O反应 反应 收集法 无色 有毒 不溶于水 2NO+O2=2NO2 + 不反应 排水法 NO2 红棕色 有毒 易溶于水 不反应 3NO2+H2O=2HNO3+NO = 向上排空气法
说明: 氮的氧化物均为大气污染物, 其中NO与 CO类 说明 : ① 氮的氧化物均为大气污染物 , 其中 与 类 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似,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NO2是造成光 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人体中毒; 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吸收氮的氧化物可选用NaOH溶液。 溶液。 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吸收氮的氧化物可选用 溶液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②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问题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 (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非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根据3NO2+H2O=2HNO3+NO ① 根据 =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根据4NO2+O2+2H2O=4HNO3 ② 根据 = 可知: 可知:当体积比
= 4∶1 恰好完全反应 ∶ V(NO2)∶V(O2) >4∶1 NO2过量 ,剩余气体为 ∶ 过量,剩余气体为NO ∶ <4∶1 O2过量 ,剩余气体为 2 过量,剩余气体为O ∶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3)NO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和 根据4NO+3O2+2H2O=4HNO3 ③ + 根据 = 可知: 可知:当体积比
= 4∶3 恰好完全反应 ∶ V(NO)∶V(O2) >4∶3 剩余气体为 ∶ 剩余气体为NO ∶ <4∶3 剩余气体为 2 ∶ 剩余气
体为O(4)NO、NO2、O2三种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 可先按①式求出NO2和H2O反应后生成的 反应后生成的NO的体积,再 的体积, 可先按①式求出 反应后生成的 的体积 加上原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即为 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③式 的总体积, 加上原混合气体中 的体积 的总体积 再按③ 进行计算。 进行计算。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三、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 1.常见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 .常见的环境问题的成因、 (1)酸雨 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 2和氮氧化物;能酸化土 形成原因主要是SO 和氮氧化物; 酸雨 形成原因主要是 腐蚀建筑物等。 壤,腐蚀建筑物等。 (2)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造成的; 主要是由氮氧化物、 光化学烟雾 主要是由氮氧化物 碳氢化物造成的; 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3)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主要是由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 主要是由氮氧化物、 臭氧空洞 主要是由氮氧化物 引起的;将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引起的;将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4)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 主要是由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 温室效应 主要是由大气中 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5)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聚乙烯塑料的大量排放;会破坏土壤结 聚乙烯塑料的大量排放; 白色污染 聚乙烯塑料的大量排放 构和生态环境。 构和生态环境。 (6)赤潮 赤潮——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 赤潮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 会使藻类大量繁殖,鱼类死亡,水质恶化。 会使藻类大量繁殖,鱼类死亡,水质恶化。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2.SO2和NO2的回收利用 . SO2和NO2都是有用的化工原料,但当它们分散到大气中时, 都是有用的化工原料,但当它们分散到大气中时, 就形成了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因此, 就形成了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因此,工业废气在排放到大气之 必须净化处理,防止NO2和SO2等污染大气,并充分利用原 等污染大气, 前,必须净化处理,防止 料。 (1)SO2的回收利用 催化剂 ①2SO2+O2 2SO3 SO3+H2O=H2SO4 = △ 用来生产硫酸。 用来生产硫酸。 ②氨水吸收法 SO2 + 2NH3·H2O= (NH4)2SO3 + H2O或 SO2 + NH3 + H2O= = 或 = NH4HSO3 , 然 后 向 所 得 溶 液 中 加 入 浓 H2SO4 将 它 们 转 化 为 (NH4)2SO4,并可得到浓度较高的 2,可用于生产 2SO4。 并可得到浓度较高的SO 可用于生产H (NH4)2SO3+H2SO4(浓)=(NH4)2SO4+SO2↑+H2O 浓= + 2NH4HSO3+H2SO4(浓
)=(NH4)2SO4+2SO2↑+2H2O 浓= + (2)NO2、NO的吸收 用碱液 的吸收(用碱液 的吸收 用碱液) NO+NO2+2NaOH=2NaNO2+H2O + = 2NO2+2NaOH=NaNO2+NaNO3+H2O =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典例导析知识点1: 及 知识点 :NO及NO2的性质 最新研究表明, 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 例 1 最新研究表明 , 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 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 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 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 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 , 缓解病情 。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 , NO对 SARS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 下列关于 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对 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中 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正确的是 A.NO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 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常温常压下, 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含等质量氧元素的 .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 和 的物质的量相等 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易溶于水, . 易溶于水 解析 这是一个“ 高起点, 低落点” 的题, NO在治疗 这是一个 “ 高起点 , 低落点 ” 的题, 在治疗 SARS上的应用是最新技术成果,本题考查的是 上的应用是最新技术成果, 的性质。 上的应用是最新技术成果 本题考查的是NO的性质。 的性质 NO是一种无色 、 难溶于水的气体 ,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 常 是一种无色、 是一种无色 难溶于水的气体,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温常压下NO可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 2。 可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 温常压下 可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 答案 C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跟踪练习1 跟踪练习 A.Cl2 . 答案 B
下列气体无色但有毒的是( 下列气体无色但有毒的是 B.NO . C.NO2 .
) D.CO2 .
知识点2: 及 知识点 :NO及NO2的有关计算 例2 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 将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充
分反应后,剩余 气体, 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计算原混合气体中 气体 计算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 积各为多少毫升? 积各为多少毫升? 混合气体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 解析 混合气体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 4NO2+O2+2H2O=4HNO3。 = 反应后剩余2 气体, 反应后剩余 mL气体,气体可能为 2或NO,则: 气体 气体可能为O ,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1)若O2过量,即剩余 mL O2,故有 mL NO2和O2的 若 过量,即剩余2 故有10 混 合 气 体 按 上 述 反 应 恰 好 进 行 了 反 应 , 所 以 V(NO2) = 10
4 mL× =8 mL,V(O2)=12 mL-8 mL=4 mL。 × , = - = 。 5
(2)若剩余 mL NO, 即 NO2 过量 。 根据反应 : 3NO2 + 若剩余2 过量。 根据反应: 若剩余 ,
H2O=2HNO3+NO,过量的 应为2 × = = ,过量的NO2应为 mL×3=6 mL,则有 , 12 mL-6 mL=6
mL的混合气体按总反应恰好进行了反应。 - 的混合气体按总反应恰好进行了反应。 = 的混合气体按总反应恰好进行了反应 1 所以V(O2)=6 mL× =1.2 mL,V(NO2)=12 mL-1.2 mL= 所以 = × , = - = 5 10.8 mL。 。 答案 NO2为8 mL、O2为4 mL,或O2为1.2 mL、NO2为 、 , 、 10.8 mL。 。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跟踪练习2 跟踪练习
将一支装有10 mL NO的大试管倒立于水槽 将一支装有 的大试管倒立于水槽
然后慢慢通入8 中,然后慢慢通入 mL O2,下列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 B.试管内气体无色,为NO .试管内气体无色, C.试管内气体无色,体积为1 mL .试管内气体无色,体积为 D.试管内液面上升 . 解析 根据反应: 根据反应 : 4NO+ 3O2 + 2H2O= 4HNO3,10 mL + =
NO须消耗 须消耗7.5 mL O2方能全部溶于水,故通入的 mL O2过量, 方能全部溶于水,故通入的8 过量, 须消耗 过量的O 过量的 2为0.5 mL。 。 答案 D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知识点3: 知识点 :环境保护常识 例3 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 其反 应原理部分如下: 应原理部分如下: ①O3+NO=NO2+O2、NO2+O=NO+O2; = = + ②CF2Cl2→CF2Cl+Cl、O3+Cl=ClO+O2、ClO+O= + 、 = + + = Cl+O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时起氧化剂的作用 . B.氟氯烷烃在破坏臭氧层时起反应物的作用 . C.氟氯烷烃在破坏臭氧层时起催化剂的作用 . D.氟氯烷烃分解产生的 原子是破坏臭氧层反应的催 . 氟氯烷烃分解产生的Cl原子是破坏臭氧层反应的催 化剂
化学必修一全部课件 第四章
分析氮氧化物破坏臭氧层的各步反应, 解析 分析氮氧化物破坏臭氧层的各步反应,得出总反 应为O 可以看出氮氧化物起催化剂的作用; 应为 3 + O2O2 , 可以看出氮氧化物起催化剂的作用 ; 同样 分析氟氯烷烃破坏臭氧层的各步反应, 得出总反应为O3 + 分析氟氯烷烃破坏臭氧层的各步反应 , 得出总反应为 O2O2,即Cl原子是破坏臭氧层时反应的催化剂。 原子是破坏臭氧层时反应的催化剂。 原子是破坏臭氧层时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D 跟踪练习3 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 , 严重地威胁 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 跟踪练习 着地球上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 着地球上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 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对含SO ① 对燃煤进行脱硫 ② 对含 2 、 NO2 的工业废气进行 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 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 无害处理后, 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 的氮的氧化物 ④飞
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 天然气、 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