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县政府办公室叫我写仙都黄帝祠祭文。我写的祭文,自知没有写好,向县政府办说明“可以修改后”。后经某局一位领导修改后使用。事后我要了修改后的祭文一看,凡修改之处,都不能令我满意。
一、我写的祭文第一段写了黄帝功绩,有“诸侯拥戴,修德振兵”之语,修改者把“诸侯”改成“万民”。《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蚩尤作乱,黄帝乃征师诸侯”,“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之时,各个部落之民都拥戴自己的部落首领即诸侯,黄帝是诸侯拥戴。为什么非将“诸侯”改为“万民”不可?第三段我写了表示今后努力的“开拓创新,斩棘披荆”等此语删去,也是大可不必。
二、祭文第三段被补充了“始祖飞升于斯,缙云由此生辉,工业强县战略推动………精神文明光彩照人”,意在反映缙云政绩。然我阅读1980至1994年历年陕西省各界及黄陵县各界祭黄帝陵的祭文,看不到叙述陕西怎么样、黄陵怎么样,而始终是着眼于祖国和中华民族整体,因为本地的政绩都包括在祖国成就之中了。所以,补充缙云如何如何,恐是多此一举!又“始祖飞升于斯”一语不切实际。共产党人坚持无神论教育,以政府名义出面的祭文中说这种有神论的话是不慎重的。
三、第二段里,我写的“两个文明建设,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思想,指路明灯”之句,自己也觉得需要修改,而被改成“三个代表旗帜,与时俱进,两个文明建设,龙腾虎跃。”将“三个代表”放到“两个文明”之前,似乎由于有2000年提出的“三个代表”这面“旗帜”指引,才有1982年确定并进行的两个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把历史顺序颠倒了,又觉不能算是改好!
四、我写的祭文是韵文,力求两两相对的句子偶句押韵,一韵到底。修改者不懂音韵,把我写“虎跃龙腾”改成“龙腾虎跃”,“腾”字押韵,“跃”字就不押韵了。我写“国际地位,举足轻重;国力增长,如日东升”,他竟把“如日东升”调到前面,“举足轻重”调到后面,“升”是押韵,“重”就不押韵了。第三段插进“始祖飞升于斯,缙云由此生辉,工业强县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精神文明光彩照人。”这里“辉”、“进”、“人”都不押韵。不赞成押韵的是可以,可是在押韵的祭文中塞进一些不押韵的句子,使原来文字的节奏韵律遭受损伤,如血管发生梗阻,血液流通不畅,收不到什么好的效果!
作文不易,“善改”尤难。不能“善改”,与能否“虚心”有关。不虚心便不能郑重其事,认真对待,随意性很大,自以为是,绝不会怀疑自己,自以为非,不会找原来执笔者切磋琢磨一下。为官者,以“官”的身份来修改下级的文章,往往不能改好,而恰恰暴露自己的文字功底欠缺!
南京市写字师范学校六年级 吴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