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心善改为贵

2025-05-15

  清代学者吴曾祺说:“古人作文,总以虚心善改为贵。”左思作《三都赋》,十年始成;贾岛“二句三年得”;袁枚“一诗千改心始安”,诚“虚心善改”者也。虚心才能善改。我等愚庸之辈,写出几句东西,便洋洋自得,缺乏虚心,“善改”却无从谈起。对待别人文章,如果没有谦虚之心,轻易修改,势必不能“善改”,吃力不讨好。此类无聊之记忆不少,略举数端,以当笑谈。

  一

  自己作文可以反复修改,可以推倒重来,优良中可劣,文责自负。

  1944年秋,在台州师范读书,国文教师陆文勋先生出了个作文题目《迎秋》。我想,秋,有什么好迎呢?秋天稻谷登场,这是田连阡陌的富人所热情欢迎的。我们山区农民大都没有多少田地,或者只种一点荒山荒地,山地长杂粮,不长稻谷。所以,秋收时常听见农民悲叹说:“放下稻便没有饭吃!”他们哪里有迎秋的心情啊!青黄不接之时,“六月荒,南瓜蒲菜天萝汤!”秋天来了,玉米蕃薯可以果腹,比夏天好多了,农民应该也有一点迎秋之意,可是,不见得兴高采烈!秋之后,紧接而来的是寒冬。

  我照此想法写了作文交给先生。作文簿发回,打开一看,作文后面批语是“狗屁不通,重做一篇!”于是,我挖空心思,重做《迎秋》的作文,大意是:

  秋日,天高气爽,月白风清,是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许多准备秋日游山玩水的文人墨客,早就从心里欢迎秋的到来。秋日,是农夫们长年辛勤劳动获得报偿的季节,满田野是金黄的稻穗,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打稻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担担用布袋或箩筐满装的稻谷,连接不断地从田间挑回村里的各个晒谷场上,农夫农妇满脸堆笑,心里翻腾起老天不负有心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快乐。秋日,农家养的鸡鸭,天天被赶进鸡笼送到田里啄吃那割稻时散落在田板上的谷粒,享受到唯秋日独有的饱餐,每只鸡雏鼓起滚圆的嗉囊,感谢秋的赐与;小孩子们从玉米地里砍来玉米杆当枪棒在晒谷场上习武跳舞,表现了对秋日的无比喜爱。秋日,“清风卷地收残暑”,所有的人对夏去秋来的大自然的和蔼、慈祥、淡雅、多恣多态,感到精神舒爽,满身畅快。谁能发问一句:“你欢迎秋吗?”所有的人会异口同声回答:“我们欢迎秋的来临,更盼望秋能停住脚步,长期留在我们身边,不要离开!”

  陆先生看了我重做的作文,批语道:“确有文学天才,与前文相较,谁信系一人为之……”。我得到教训:学生作文要理解先生命题的用意,即后来所谓“主题先行”,千万不能离题千里,如果违反先生或命题人的用意,“狗屁不通”,叫你“重做一篇”,还算“给出路”,要是“重做”的机会也不给,便只有不及格或打零分的份了。应该说“重做”,必经过一番“善改”的努力,比原作自然要好一些。可是先生认定“狗屁不通”的作文,也不一定是“狗屁不通”。

  二

  人皆有自尊之心,别人的文章休去指摘,尤其修改不得。

  1995年下半年某日,壶镇镇政府朱某同志驾临寒舍,出示一副对联,说是壶镇新建一座牌坊上用,叫我书写。对联作者是壶镇某退休干部。联云:

  一道通三州,进进出出,大胆走你的路;

  千秋共一史,是是非非,放心让人去说。

  阅读此联,深感气势不凡,内含丰富,又觉有加工之余地。我太不谦虚,竟提出修改意见,烦朱同志带回,请镇领导研究后再写。过了四五天,朱同志来电话说:对联已经领导研究,同意将“进进出出”改为“来来往往”,其余不改。

  1996年1月底,收到牌坊对联作者写来3500字的长信,措辞严厉,如雷霆霹雳连轰,令人胆战心惊。第一段文字如下:

以虚心善改为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生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