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大多数苹果品种的贮藏适宜温度为-1~0℃。气调贮藏温度应较冷藏高0.5~1℃,有助于减轻气体伤害。
湿度 低温库内湿度保持在RH90%~95%,常温库内湿度可稍低些,保持在RH85%~90%,以降低腐烂损失。 气体 对于大多数苹果品种而言,2%~5%O2和3%~5%CO2是比较适宜的气体组合,红富士等对CO2敏感品种应将CO2控制在3%以下。CA贮藏将C2H4控制在10μL/L以下对苹果贮藏非常有利。
(二)贮藏方式
1. 简易贮藏(自然冷源)
沟藏、土窑洞贮藏、通风库贮藏 2. 低温贮藏(机械制冷)
机械冷藏库贮藏 3. 气调贮藏
气调库贮藏、塑料薄膜封闭贮藏(薄膜袋、薄膜帐) (三)贮藏技术要点
1. 选择品种 2. 适时采收 3. 产品处理 4. 贮藏管理 5. 产地选择 2 梨的贮藏 (一) 贮藏特性 1. 品种特性
我国栽培的主要梨种类有:
白梨系统 秋子梨系统 砂梨系统 西洋梨系统 (1)白梨系统
? 主要品种:鸭梨、酥梨、雪花梨、长把梨、雪梨、库尔勒香梨、秋白梨等。
? 特点:果肉脆嫩多汁,商品性状好、耐贮运,因而成为我国梨树栽培和贮运营销的
主要品系,许多品种在常温库可贮藏4~5个月,在冷库可贮藏6~8个月。
(2) 秋子梨系统
? 主要品种:京白梨、南果梨、秋子梨、鸭广梨、香水梨等。
? 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此系统的大多数品种品质差,不耐藏,因而生产中很
少进行长期贮藏。
(3) 砂梨系统
? 主要品种:早三花、苍溪梨、晚三吉、菊水等。
? 特点:此系统各品种的耐藏性较差,采后即上市销售或者只进行短期贮藏,大多数
品种品质较差,石细胞多。
(4) 西洋梨系统
? 主要品种:巴梨(香蕉梨)、康德、茄梨、日面红、三季梨、考密斯等 。
? 特点:该系统原产欧洲,引入我国栽培的品种较少,采后肉质易软化而不耐贮藏,
在常温下只能放置数天,在冷藏条件下可贮藏1~2个月。
2. 呼吸类型
国内外研究公认,西洋梨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随着呼吸跃变的启动,果实逐渐成熟软化。
国内有关鸭梨、酥梨等品种采后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白梨系统也具有呼吸跃变,但其呼吸跃变特征如乙烯发生、呼吸跃变趋势不似西洋梨、苹果、香蕉、猕猴桃那样典型,其内源乙烯发生量很少,果实后熟变化不甚明显。
3. 贮藏条件
温度 梨大多数品种贮藏的适宜温度为0±1℃,愈接近冰点温度,贮藏效果就愈好。但是鸭梨等个别品种对低温比较敏感,采后若迅速降温至0℃贮藏,果实易发生黑心病。采用缓慢降温或分段降温,可减轻黑心病发生。
湿度 梨果皮薄,表面蜡质少,并且皮孔非常发达,贮藏中易失水萎蔫。因此,高湿度是梨贮藏的基本条件之一,低温下适宜湿度为RH90%~95%。
气体 梨贮藏中的低O2(3%~5%)几乎对所有品种都有抑制成熟衰老的作用。品种间对CO2的适应性却差异甚大,有少数品种如巴梨、秋白梨、库尔勒香梨等可在较高(2%~5%)CO2贮藏外,大多数品种对CO2比较敏感,在低O2下当CO2在2%以上时,果实可能发生生理障碍,出现果心褐变。
(二) 贮藏方式
梨同苹果一样,短期贮藏可采用沟藏、窑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在西北地区贮藏条件好的窑窖,晚熟梨可贮藏4~5个月。拟中、长期贮藏的梨,则应采用机械冷库贮藏,这是我国当前贮藏梨的主要方式。
鉴于目前我国主产的鸭梨、酥梨、雪花梨等品种对CO2比较敏感,所以塑料薄膜密闭贮藏和气调库贮藏在梨贮藏上应用不多。如果生产上要采用气调贮藏方式,应该有脱除CO2的有效手段。
(三)贮藏技术要点
1 选择品种 2 适期采收 3 产品处理 4 产地选择 5 贮藏管理
① 贮藏初期对低温较敏感的品种如鸭梨、京白梨等开始降温时不能太快,应采用缓慢降温,即果实入库后将温度迅速降至12℃,1周后每3d降低1℃,至0℃左右时贮藏,降温过程总共约1个月;
② 目前长期贮藏的梨大多数为白梨系统的品种,对CO2比较敏感,易发生果心褐变,故气调贮藏时必须严格控制CO2小于2%,普通冷库或常温库贮藏时,贮藏期间也应定期通风换气,以免库内CO2和其他气体积累到有害的程度;
③ 梨的贮藏期应适当,贮藏期过长不仅使果肉组织出现蜂窝状空腔,更严重的是由于表皮细胞膜透性增强,酚类物质氧化而使果皮发生褐变,这种褐变有时在库内发生,有时在上市后很快发生,对销售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3 柑橘的贮藏
柑橘类包括柠檬、柚、橙、柑、橘五个种类,由于不同种类、品种间的果皮结构和生理特性的不同,他们的贮藏性差异很大。 (一) 贮藏特性 1. 品种特性
贮藏性:柠檬、柚>橙>柑>橘
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 有核品种>无核品种
2. 呼吸类型
典型的非跃变型水果 3. 贮藏条件
温度 柑橘类果实产于气候温暖地区,容易受到低温伤害,一般橘和橙较耐低温,柑次之,柚和柠檬适于较高温度贮藏。
湿度 甜橙和柚类要求较高湿度,最适RH90%~ 95%;宽皮橘类在高湿环境中易发生枯水病(浮皮),适合低湿度,RH80~85%。 气体 柑橘气调贮藏仍处于试验阶段。 (二) 贮藏方式
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贮藏期的长短、市场的需求等,采用常温贮藏、冷藏、留树贮藏等方式。
柑橘留树贮藏又称挂树贮藏,是指在柑橘即将成熟时,用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使果实能在树上保持较长时间而不脱落,从而达到留树保鲜,延期采收的目的。此法不需建造贮藏库,节省开支,简便易行,可留树贮藏60-80d,留树保鲜50kg果实,只需几分钱药费。
(三) 贮藏技术要点 1 重视采前管理 2 适时采收 3 采收方法 4 及时防腐处理 5 选果、分级 6 打蜡 7 包装
8 贮藏管理 §1.2.6 马铃薯贮藏 (一) 贮藏特性
马铃薯具有不易失水和愈伤能力强的特性,而且在收获后还要经过一段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
选择休眠期长的品种、并在贮藏期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延长马铃薯的休眠期,是贮藏成功的关键。
早熟品种在寒冷地区栽培,或是秋季栽培的马铃薯休眠期较长。
贮藏温度是延长马铃薯休眠期的关键因素,在适宜的低温下马铃薯休眠期长,特别是初期低温对延长休眠期有利。 贮藏的适宜温度为3~5℃。
贮藏环境的适宜湿度为80%~85%。 贮藏时应尽量避免光照。 (二)贮藏方式
堆藏 沟藏 窖藏 冷库贮藏 1.2.7 大白菜贮藏
(一) 贮藏特性
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1℃。
贮藏中极易失水萎蔫,因此要求贮藏环境应有较高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应在85%~90%。
贮藏期间的损耗主要是由于脱帮、失水和腐烂所致。 (二)品种的选择与采收
大白菜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耐贮性不同,耐贮性:晚熟品种>早熟品种
收获期对大白菜贮藏很重要。收获过早,气温较高,对贮藏不利,同时也影响产量;收获过晚,气温低,易使叶球在田间受冻。
(三)贮前处理
晾晒
整理与预贮 药剂处理 (四)贮藏方式
堆藏 窖藏
冷库贮藏 1.2.8 番茄贮藏 (一) 贮藏特性
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性喜温暖,不耐低温,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
番茄属于跃变型果实 ,用于长期贮藏的番茄应选用绿熟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0~12℃。
红熟果实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2℃,相对湿度为85%~90%,O2和CO2浓度均为2%~5%。
(二)品种的选择与采收
干物质含量高、果皮厚、果肉致密、种腔小的品种较耐贮藏。 植株下层和植株顶部的果不易贮存。
采收成熟度与耐贮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采收的果实成熟度过低,积累的营养物质不足,贮后品质不良。红熟果实则容易变软、腐烂,不能久藏。
(三)贮藏方式
简易气调贮藏:番茄目前在生产中比较多用。在10℃~13℃下,控制塑料帐袋中O2和CO2均为2%~5%,结合防腐处理,可贮藏30~45d。
1.2.9 辣椒贮藏 (一) 贮藏特性
辣椒多以嫩绿果实供食用,贮藏中除防止失水萎蔫和腐烂外,还要抑制完熟变红。 易发生冷害:最佳贮藏温度为9~11℃。
易萎蔫失重:辣椒贮藏适宜相对湿度90%~95%。
关于适宜的O2和CO2浓度报道不一,一般认为气体组合为3%~5%O2和1%~2%CO2比较适宜。
(二)品种的选择与采收
辣椒品种间耐藏性差异较大,一般色深肉厚、皮坚光亮的晚熟品种较耐贮藏。 采收时要选择果实充分膨大、皮色光亮、萼片及果梗呈鲜绿色、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完好绿熟果。
秋季应在霜前采收,经霜的果实不耐贮。
采前3~5d不能灌水,以保证果实较高的干物质含量。 采摘辣椒时,捏住果柄摘下,防止果肉和胎座受伤。 (三)贮藏方式
冷藏:把辣椒放入0.03~0.04mm厚的聚乙烯辣椒保鲜袋内,每袋装10kg,有顺序地放入库内的菜架上。也可将保鲜袋装入果箱,折口向上,然后将果箱码起,保持库温8~10℃,相对湿度80%~90%。贮藏期间定期通风,排除不良气体。此法可贮藏45~60d。效果良好。
简易气调贮藏:在低温下,控制塑料帐袋中 O2 3%~5%和CO2 1%~2%。
5.为何鲜切果蔬较果蔬原料更难贮藏?
鲜切果蔬的保藏,仍属于果蔬贮藏保鲜的范畴,但其难度比新鲜果蔬原料贮藏的难度更大。
新鲜果蔬切分之后仍然是具有生命的鲜活组织,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对果蔬进行了整理、清洗和切分等工序,鲜切果蔬将不再以完整的个体存在。
切分会给新鲜果蔬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会引发一系列不利于贮藏保鲜的生理生化反应。
1. 乙烯产量增加:机械损伤刺激果蔬组织内源乙烯的产生;
2. 呼吸强度增加:机械损伤造成果蔬呼吸强度增加,同种果蔬,切分强度越
大,呼吸强度越大;
3. 酶化学反应加快:果蔬细胞组织破碎,增加了酶与底物接触的机会,酶促
反应程度增加,造成褐变、氧化、水解软化等不良变化; 4. 营养成分的损失:主要是VC的损失;
5. 微生物的侵染加剧:营养物质的流出富集,同时由于失去表皮的保护,微
生物更易侵染。
6.储粮管理的控制要点有哪些?
(1) 通风 (3) 防虫 (2) 防霉
7.肉类腐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肉类的腐败主要由三种因素引起: ⑴ 微生物污染、生长繁殖; ⑵ 脂肪氧化败坏; ⑶ 肌红蛋白的变色。
8.鲜蛋在贮藏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鲜蛋在贮藏中的变化 物理和化学变化
鲜蛋重量和气室的变化:重量减轻,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气室大小用高度变化衡量,鲜蛋气室高度3mm左右,贮藏中会变大。
蛋白层的变化:浓蛋白逐渐减少,稀蛋白逐渐增加;与温度关系大。 蛋内水分:一方面向外蒸发,一方面向淡黄渗透。
蛋黄含水量及蛋黄膜的变化:蛋黄含水量增加,体积增大,蛋黄膜强度降低,最后破裂则成为散黄蛋。
pH值的变化: 蛋白pH变化较快,由于 CO2通过气孔向外逸散,蛋白可由pH8.0变到pH9.0以上;蛋黄pH变化较缓慢,从开始pH6.0逐渐增加至 pH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