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孙波,毕业设计宝典[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张波,盛太和,ANSYS有限元数值分析原理与工程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5]博弈创作室,ANSYS9.0经典产品高级分析技术与实例详解[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6]张方瑞,ANSYS8.0应用基础与实例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9
[7]陈精一,ANSYS工程分析实例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8 [8]段进,倪栋,王国业,ANSYS10.0结构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2006.10 [9]saeed moaveni著,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eory and Application with ANSYS,Third Edition[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10]张朝晖,ANSYS11.0结构分析工程应用实例解析[M],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11]张洪信,赵清海,ANSYS有限元分析完全自学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12]程燕,鲍务均(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齿轮参数化建模及其有限元分析[J],起重运输动力机械,2004.11
[13]雷镭,武宝林,谢新兵(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的直齿轮接触应力分析[J],机械传动,2005.6
[14]姚英姿,邓召义,莫云辉(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齿轮的精确建模及其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现代机械,2004.9
2[15]唐进元1,,周长江1,吴云新1(1中南大学,2重庆大学),齿轮弯曲强度有
限元分析精确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10
[16]周长江1,唐进元2,钟志华1,吕文利2(1湖南大学,2中南大学),齿轮有限元精确建模中边界界定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11
2[17]李常义1,,卢耀辉3,周继伟3(1国防科技大学,2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南传
动机械厂技术中心,3国防科大 机械加工中心),ANSYS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化造型与有限元建模分析技术[J],机械传动,2004.4
[18]张永栋,谢小鹏,廖钱生,国丽,冯伟(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齿轮接触仿真分析,润滑与密封,2009.1
[19]王玉新,柳杨,王仪明,朱殿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渐开线支持圆
柱齿轮齿根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机械设计,2001.8
[20]夏巨湛,陈霞(华中科技大学)直齿圆锥齿轮的精确建模及其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轻工机械,2007.2
[21]于华波,高奇帅,柳东威(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ANSYS的齿轮渐开线齿轮的齿根应力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1
[22]胡立峰,朱如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ANSYS的直齿圆柱行星齿轮系的模态分析,机械工程师,2009.1 附录
[1]大齿轮渐开线生成的命令流
m=4 z1=90
pi=acos(-1) alfa1=20/180*pi ha=1 c=0.25 d1=m*z1 *afun,rad
Db1=m*z1*cos(alfa1) Rb1=db1/2
Df1=d1-2*(ha+c)*m Rf1=df1/2 Da1=d1+2*ha*m Ra1=da1/2
alfa_f1=acos(db1/df1) alfa_a1=acos(db1/da1) *dim,alfa_11,array,41,1 *dim,sita1,array,40,1 *dim,r1,array,40,1 Csys,1
Alfa_11(1,1)=0 /prep7
K,10000,rb1,0 *do,I,1,40,1
Alfa_11(I+1,1)=alfa_11(I,1)+0.01
Sita1(I,1)=(tan(alfa_11(I,1))-alfa_11(I,1))*180/pi R1(I,1)=rb1/cos(alfa_11(I,1)) /prep7
K,I+10000,r1(I,1),sita1(I,1) Bsplin,I+10000,i-1+10000
*enddo
Sita_a1=(tan(alfa_a1)-alfa_a1)*180/pi K,41,ra1,sita_a1
Bsplin,1,2,3,4,……,44 [2]大小齿轮的基本参数表 表一:大齿轮基本参数 模数m1 齿数z1 分度圆压力分度圆直径齿顶高系数角?1/? 4 90 20 齿全高h d1 360 基圆直径db1 4 6 10 360/cos20 4? 表二:小齿轮的基本参数 模数m2 齿数z2 分度圆压力分度圆直径齿顶高系数角?2/? 4 45 20 d2 180 基圆直径db2 4 6 标准中心距a 270 10 360/cos20 4? 齿厚b1=b2 50 2? ha?2 1 齿距p2 2? 顶隙系数c?2 0.25 齿厚s2 ?ha1 顶隙系数?c1 1 齿距p1 0.25 齿厚s1 齿顶高ha1 齿根高hf1 齿顶高ha2 齿根高hf2 齿全高h2
谢辞
在这个我的四年求学生涯即将结束的日子,在我的毕业论文即将完成的时刻,我想这一片谢辞或许能够表达我的现在最真实的感受。
回想起我刚刚开始准备写我的毕业论文的时候,真是天真,总是以为自己即便不是天才,也不会太笨,计划着毕业论文可以提前十天,抑或是十五天完成,幻想着ansys和其他软件一样简单,一学就会。然而,等到我真正接触到ansys的时候明白自己原来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纯粹的英文,不加一点汉字说明的英文,我该怎样入门,我迷茫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和我的同伴、导师,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抱着如山的资料,一遍一遍的模拟、重复,我、我们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失败,多少次心灰意冷,多少次又死灰复燃,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痛苦着,迷茫着,高兴着。总以为考研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现在看来,做毕业设计的痛苦程度或许是我考研痛苦的三倍、三十倍,不,三百倍。
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逄明华老师,同我们一起早起晚归,尽职尽责。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