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程序,每一份文件和责任人职责,并对程序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力求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一个施工阶段,每一个工程部工程质量的真实情况,以确保施工作业按质量标准的规定要求组织实施。
6、重点控制
对施工中的弱点、难点和关键点实行重点控制,如设计图纸审查、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测量控制网布设、原材料与半成品质量检验、试验配合比的确定和实施、队伍管理等,均加大工作力度,予以重点关注、确保工作质量。
7、使用全站仪加密控制网,提高控制精度,保证整个工程结构尺寸准确无误。
8、检验砼拌和料,应及时检查均匀性和坍落度技术指标,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达不到要求时一律废弃,严禁使用。
9、加强对砼成品的保护工作,使用枕木、塑料布捆扎,遮挡等方式保护。
第六章: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第一节:建筑工程 一、拆除工程
拆除前应会同设计、业主进行核对,确认需拆除的部位。拆除时应在每个施工段自上而下逐段拆除,并做到及时清理工作面。
施工人员在拆除中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将拆除下来的物料应安全运输到指定地点,严禁拉拽,并在拆除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伤人。
(1)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清理时进行洒水以防扬尘,二层以上垃圾从各层运下,集中装容器外运。
(2)水平运输采用手推车运至垂直通道入口处。
(3)将拆除物集中到一处,洒水装垃圾袋后夜间统一外运。 二、平整场地
1.1场地平整采用人工及机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对于挖方的施工段,用推土机进行推土,将余土推到较低的地方,使场地尽量平整。满足施工场地的需要。
1.2对于地上障碍物,根据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处理。 三、工程定位、放线
1.器具: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尺。
2.工具:铁锤、斧子、木楔、小白线、(龙门桩)木材。 3.测量定位:
3.1根据业主及图纸提供的建筑高度及位置,用直坐标建立举行控制网,确定 各个轴线的位置并且在“龙门板”上标出标高和轴线。
3.2依据图纸(或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确定施工标高,并且在龙门板上标出来。
3.3把确定好的轴线和高程引至开阔处设置永久性高程和轴线控制点,便于随时引测和复核。
四、土方工程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验槽
开挖基槽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槽的两侧。
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槽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槽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槽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槽深度的l/2。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开挖基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验槽:钎探完毕前一天,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出面主持验槽,参加单位包括设计、勘察、当地质量监督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验槽五方代表到现场,并查看钎探记录,及时向其他四方代表介绍地基情况,特别是坟墓、枯井和松软土层等不良地基,验槽完毕,五方代表应在验槽中签字,并注明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定时测量和校核基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点要定期复测和检查。
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挖掘深度,不得超过坑底标高,如有个别地方超挖或扰动原土,及时与工地技术员联系,再与设计代表商量处理方案。
派驻一名安全检查员,负责机械挖土有关安全事项检查。 五、回填土
基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1.现场清理
填土前应将基槽底中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干净;沟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2.检验填土
检验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
3.回填土
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回填土每层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六、基础工程 (一)独立基础
1.土方开挖,基础基坑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基坑放坡系数及工作面按规定要求。土方开挖前先进行测量定位、放线,对于挖出的土方应堆放在距离基坑1.0m以外处,待基础施工完后及时回填。
2.砂垫层 (1)清理基土
铺设垫层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上密实。
(2)弹线、设标志
在墙面弹线,在地面设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铺填砂或砂石垫层厚度的标准。
(3)分层铺筑砂
1)铺筑砂的厚度,一般为150-200mm,不宜超过300m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垫层,铺填厚度可达350mm,宜采用6~10t 的压路机碾压。
2)砂和砂石宜铺设在同一标高的基土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底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接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二)毛石基础
1、石砌体是指毛石和料石砌体,石砌体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用于清水墙、表面的石材,尚应色泽均匀。石材表面的污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毛砌体宜分皮卧砌,各皮石块间应利用自然形状经敲打修整能与先砌石块基本吻合,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紧密。灰缝厚度宜为20—30mm。
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阶梯形基础,上阶毛石应到少压砌下阶毛石1/2。
毛石砌体的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基础砌体的最上一皮,宜选用较大的毛石砌筑。
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砌,可采用二顺一丁或梅花丁砌筑形式。灰缝厚度:毛料石和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砌不宜大于5mm。
砌筑料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用丁砌层座浆砌筑。阶梯形基础,上阶料石应到少压砌下料石的1/3。
砌筑毛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砌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第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处。
2)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两个分层度间分层处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
2、砌第一皮毛石时,先铺砂浆,将毛石大面积朝下方;
3、毛石应分皮卧砌,上下错缝隙,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先砌外面石块后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灰缝隙厚度宜为20—30mm;
4、每皮毛石每隔2m设置一块接结石,基础最上一皮,宜选用较大毛石砌筑; 5、毛石基础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若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 6、每天砌石高度宜为1.2M。 七、钢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