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混凝土振捣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有踩踏弯或松扣者,应及时调整,补扣绑好。
?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
①模板垃圾未清,拆模时造成混凝土角拉损; ②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角随模板拆除破损; ③拆模时操作过猛,碰坏混凝土角。 预防措施
①模板垃圾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
②控制拆模强度,(墙模板、柱侧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1.2MPA); ③小心拆模,以免拆模碰坏混凝土棱角。 4、砌体工程 ?砂浆饱满度差 原因分析
①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困难,砖与砂浆层粘结差; ②干砖上墙,砂浆早期脱水,与砖粘结差;
③铺灰过长,砌筑速度慢,砂浆中的水份被底砖吸收,粘结差; ④不挤碰头灰或不打碰头灰,造成竖缝透亮或瞎缝。 预防措施
①改善砂浆和易性,使用混合砂浆的现场塑化材料应经常浇水湿润,应有防曝晒、防风干结硬的措施;
②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砂子拌制砂浆,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不得不经试验随意更换材料,要保证砂浆搅拌时间;
③不准使用未经处理的桶底砂浆或隔日砂浆,做到随拌随用;
④推行“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三一砌砖法,不“采用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法;
⑤严禁干砖上墙,砌筑前应提前浇水;
⑥每砌完一步架砖都进行竖缝的刮缝和塞缝,以减少外墙渗漏点,提高砌体强度。
?墙体通缝 原因分析
主要是由于组砌方法错误造成的。
①碎砖集中使用,上下皮砖竖缝错不开,影响砌体整体强度; ②砖的砌筑方法不正确。 预防措施
①应使操作者不但要掌握砖砌体组砌方法,同时还要懂得正确的组砌形式不单纯是为了美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
②为了节约,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上下皮砖紧缝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四分之一砖长,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留槎错误,接槎不严 原因分析
①施工组织计划安排不当,造成留槎过多或随意留槎;
②操作人员对留槎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留直槎或留阴槎,图方便漏放拉结筋或拉结筋间距、数量不够;
③退留槎方法不统一,使接槎砖的上部灰缝难塞严,平直度难控制,接槎部位不顺直;
预防措施
①做施工组织计划时,应统一安排施工留槎,尽量少留槎部位,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端面的削弱,以利于房屋整体性;
②砖墙的转角处和纵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
墙与构造柱沿墙高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位置设置拉接筋;
③统一退槎留置方法,控制好退槎位置及垂直度、灰缝平直度、接槎时应先将槎口处浆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用大铲或瓦刀将接槎砖的上部灰缝塞严实。
?墙体冷桥
墙面顶部常出现冷凝水、结露、泛霜、涂层脱层和发霉等现象。 原因分析
①框架结构围护墙体后砌筑时,墙体顶端与上层结构嵌固不紧密,形成结构通缝,保温效果降低;
②维护墙体留设各类管洞,常见的主要是施工中留的钢管脚手架管洞,由于后补时未认真处理,形成保温效果不佳;
③门窗四周密封不严,造成保温效果不佳;
④维护砌体砂浆饱满度不够,形成通缝,严重时造成保温效果降低。 ⑤设计时外墙保温层设置不合理。 预防措施
①维护墙体砌筑时,严格控制墙体顶部与上部结构嵌固紧密。 ②施工中留的各类洞,施工后要认真处理,严格按要求补满。 ③外墙门窗四周密封紧密。 ④砂浆严格控制配合比。
⑤做好图纸会审,对不合理的设计及早提出,并解决好。 5、抹灰工程
?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①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未加或少加拉结钢筋,沿交接处出现裂缝; ②基层处理不当或杂质未清理干净;
③基层浇水湿润不足,抹灰砂浆脱水快,影响粘结力; ④墙面平整度偏差过大,一次性抹灰太厚; ⑤原材料质量不好;
⑥砂浆配比中水泥、石灰量少,造成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粘结强度低,砂粒过细,砂中含泥量大;
⑦各层抹灰层配比相差过大;
⑧水泥砂浆面层直接做在石灰砂浆层上; ⑨没有分层抹灰或各层抹灰时间相隔太近; ⑩压光面层时间掌握不准;
11温度过高时,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未适当浇水养护。 ○预防措施
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未设拉接筋的,按规范及设计要求间距设置; ②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油漆隔离剂等,均应在抹灰前清除干净; ③抹灰前墙面应浇水,达到抹灰前要求,注意不得过度湿润;
④当抹灰基层不平整时中层抹灰应分层抹平,每层厚度应控制7~10mm内刮平;
⑤水泥,砂、外渗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严禁使用强度及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细砂和特细砂;
⑥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加气剂、塑化剂; ⑦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
⑧水泥砂浆抹灰各层必须同是水泥砂浆或水泥用量偏大的混合砂浆; ⑨严格控制各抹灰层之间的时间间隔,底层砂浆在终凝前不准抢抹第二层砂浆;
⑩抹面未收水前不准用抹子搓压,砂浆已硬化时不允许再用抹子用力搓抹,可以再薄薄地抹一层来弥补表面不平或抹平印痕;
11抹灰前后尽量保持墙面阴湿,以利抹灰砂浆强度较快增长; ○
12抹灰砂浆必须与基层粘结牢固,必要时可在砂浆中掺入107胶等胶结材○
料,以提高抹灰浆的粘结强度;
?混凝土顶板抹灰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基层的脱膜剂、油漆、油污等清理不干净; ②基层光滑,在抹灰前未作处理; ③抹灰前对基层浇水不透;
④板底座灰砂浆配比不当,楼板与底层砂浆粘结不牢,产生空鼓,裂缝。 预防措施 清扫板底基层;
②板底有蜂窝麻面等情况,在抹灰前应用1:2水泥砂浆修补; ③板底喷水湿润,常温下在抹灰前1h进行,抹灰时再洒水一遍; ④严格控制好砂浆配合比。 (五)创优计划
与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真诚合作,共同把好质量关,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施工过程中,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尊重和服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监理督和指导,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质量的检查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试验、检验报告单,不折不扣地执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有关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
1、组织均衡生产,取得生产投入的最佳效益,并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有序控制。坚决杜绝施工赶工期,仓促上马,疲劳作战,草率从事。避免管理失控和质量事故。并采用计算机编制施工进度网络计划,抓住网络计划的关键路线,组织人、财、物资源的有效配置,力求实现施工作业均衡生产。
2、确保设备能力。加强设备管理,保证设备的配套、使用,合理调度和良好的性能状态。为达到质量目标起到重要基础保证作用。
3、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的生产技术,对提高工程质量和生产效率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高人员素质。质量工作,以人为本,没有称职的职工,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产品。为了确保人员素质能适应本项目质量工作的目标要求,我方对项目经理部关键的工作岗位规定了学历、资历、职称、业绩等方面的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
5、程序控制
对开工、作业实施、工序交接、竣工的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实行程序控制,建立开工申请单位批准书、施工日志、施工原始记录、测量与试验报告、中间交接证书、最终交验报告、质量检验评定证书等全套程序控制文件。明确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