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协调发展,形成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面推进的格局。
专栏6: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围绕经济运行组织开展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环保等重点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示范。 围绕基础设施组织开展智能交通、智能电力、重大基础设施保障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 围绕公共管理组织开展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等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 加快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各地区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以及跨区域业务试验及推广。 (八)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跨网络、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支撑机制。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通信工作的领导,强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立高效有力的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应急通信投资机制。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延伸和拓展现有系统业务能力,提高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通信网络安全监管和基础资源管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强化责任落实,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落实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加强域名系统安全管理,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可靠能力。开展国际和区域网络与信息安全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工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22
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通信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推进全国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升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完善VSAT等应急通信专网,支持安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加强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储备,形成先进、合理、更新持续的应急通信装备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通信综合支撑体系。在网络规划建设中突出应急要求,强化传输线路多路由、重要节点互相备份等建设原则,支持企业容灾中心建设,加快部署高抗灾网络设施,强化公众通信网的优先服务能力。
专栏7: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提升工程 持续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延伸和拓展现有系统的业务能力。 建设和部署国家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全面提高我国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建设国内、国际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平台,完善国家通信网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实现通信网络运行的信息处理和资源的紧急调度。 紧密跟踪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应对3G、IPv6等新技术新业务新应用带来的挑战,加强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基本实现技术手段建设与网络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专栏8: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升级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扩建国家和重点地区应急通信指挥中心基础设施。 统筹卫星资源,改造扩容全国公用应急宽带VSAT网,支持安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推动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配备短波通信设备。 建设超级基站、容灾中心等抗灾设施,改造公用通信网使其具备应急优先服务能力,提升公用通信网应急支撑能力。 建设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体系,在重点地区和城市建设国家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中心,建成国家应急通信技术信息支撑基地。 实施应急通信领域新技术引入示范工程。实施应急通信装备更新工程,推进应急通信指挥装备、通信装备、电源装备、单兵平台和后勤保障等其他专业装备的完善更新。 23
(九)推进信息网络绿色发展
发挥优势带动全社会节能。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需求,加快开发有助于节能减排的信息服务应用,重点加大移动办公、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力度。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传统产业节能改造中的应用,协助政府、企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实现节能减排。
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节能降耗。在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环节,全面推进节能、节地、节材、废弃物回收及环境保护工作。鼓励电信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和产品,推进通信网络结构性和系统级的节能创新。加快传统交换设备和高耗能设备的升级改造和已建业务平台、机房、空调等设施的节能改造,积极推动老旧设备退网。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取代传统能源,提高新能源占比。加强能耗统计分析,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工作。
推进绿色IDC和绿色基站建设。引导新建的大型IDC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绿色IDC标准体系,引导企业降低运营能耗。鼓励采用虚拟化、海量数据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建设绿色IDC。推动采用精确送风、热源快速冷却等措施,优化IDC机房的冷热气流布局。推进分布式基站、软件无线电节能基站建设,采用智能调整等手段降低设备能耗。推广以自然冷/热源和蓄电池温控为基础的空调升温启动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对已建基站进行节能改造。
24
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继续深入推进管道、杆路、铁塔、机房、光缆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推动电信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拓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与广电、电力、铁路、交通、市政设施等跨行业的共建共享,重点推进驻地网共建共享以及三网融合后的共建共享,扩大共建共享带来的节能效应。
(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加强通信业安全生产管理。健全通信业安全生产标准,引导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与规划、建设等部门有效衔接机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和标示管理工作。鼓励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加强通信配套和附属产品的质量管理。做好在网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
提升安全生产防范和应急能力。贯彻安全生产“三同时”原则,着重抓好通信线路、通信机房等重点设施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和检查。加强通信安全生产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
五、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强战略规划指导
加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导,明确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顶层架构,制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下一代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和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统筹实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物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通信和无线
25
电管理等专项规划。建立跨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机制,将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加强土地利用、水电配套等方面对基础网络设施和应用服务设施的支持。加强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将用户驻地网建设纳入住宅建筑规范,在市政、建筑物新建或改扩建时,预留光纤、无线宽带等配套设施建设条件。研究出台节能减排、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等相关配套政策和支持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积极推动《电信法》出台。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通信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电信资费管理、电信市场行为规范、垃圾短信治理和新型电信业务监督等制度。研究和拟订信息安全、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应急机制。加强电信行业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立法协调与统筹。进一步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措施,加强电信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齐抓共管管理体制,健全互联网管理协同配合机制。完善市场开放机制,统筹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
(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研究制订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支持政策,加大引导资金投入,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鼓励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发展,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