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性信息服务。面向工、农业生产和商贸流通等重点行业和企业,以及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打造网络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集成化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和培育互联网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业务发展。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经济实用、安全免维护的“一站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发展民生性信息服务。大力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发展民生性信息服务。助力打造宽带教育网络和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远程教育和网络化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助力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与系统建设,推进医疗保健服务的信息化,推进网上远程医疗,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家庭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备行政管理、信息采集发布、便民利民服务等功能的社区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助力政府管理水平提升。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支撑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综合利用电信网、互联网等,不断丰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手段,支撑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统一应急信息网络系统与管理平台及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能力。
(四)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态
积极发展云计算服务。统筹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鼓励企业
17
整合资源,共享共建云计算基础设施。积极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促进形成云计算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率先利用云计算改造内部信息化流程和IT基础设施。支持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试点示范和优先应用。
繁荣移动互联网产业。突破移动智能终端和应用平台等关键环节,打造基础设施-应用平台-智能终端的价值链生态体系,满足用户的多种移动应用模式需求,推进新型信息服务。积极推动跨界融合,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等跨行业业务。加快网络文化创意和数字内容应用的创新,大力发展手机视频、手机阅读、手机动漫及网络音乐等数字文化业务。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等关联系统的集成和升级。支持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创新和应用示范,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深化电子商务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重点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专栏3:云计算工程 组织制定云计算标准,突破计算、存储等核心技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技术体系。 推动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向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转型,建设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等政策要求的绿色大型IDC。 组织云计算服务示范,加快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等重点领域和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 打造云计算产业链,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服务运营、硬件产品制造、软件服务、基础技术研发等产业体系。 18
(五)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
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通信技术,扩大自然村通电话的覆盖范围,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率先实现“宽带进村”,逐步解决山区和其他边远地区的宽带网络覆盖问题。
拓展普遍服务范围。深化普遍服务内涵,在原有“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基础上,将自然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农村信息服务等纳入普遍服务范围。优先解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边区和欠发达地区等特殊区域及学校、医院等公益机构的宽带网络覆盖问题。
建立普遍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国家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普遍服务投资机制和以普遍服务基金为核心的补偿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投入,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机制。
专栏4:宽带“村村通”工程 建设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加快光纤接入和宽带无线建设进程,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光纤到乡镇,宽带基本覆盖行政村。 全面开展“信息下乡”活动,基本建成“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乡一库、一村一品”的“四个一”信息服务体系。结合“家电下乡”、“电脑下乡”,促进信息终端进村入户。 打造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社会保障等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涉农信息内容开发,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教育培训、农村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应用。 ②
②
村村通电话指行政村通电话。
19
(六)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展开
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积极推动落实国务院三网融合有关要求,向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颁发相应的业务经营许可。组织对试点地区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估,重点评估试点业务种类、运营方式、配套措施等实施情况。根据试点情况,在总结评估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工程标准和规范,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网络综合效益。
大力发展融合业务。加大应用资源开发、业务创新和市场推广,大力发展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互联网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鼓励探索各种合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方在媒体、网络、平台技术、客户、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营造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三网融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完善三网融合标准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核心产品和应用服务的集成创新。
专栏5:三网融合工程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产业链体系,构建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环境。统筹促进三网融合相关政策,推动建立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空间及地面资源,统筹协调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规划、建设,20
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引导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业务的发展。 在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三网融合试点,并按总体部署逐步推广。 鼓励电信、广电等不同领域企业探索合作、合资、联盟等发展模式。加强三网融合技术和业务应用创新实验,提升商用网络规模。 (七)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
加强物联网研发和标准化。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着力突破传感器网络等关键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鼓励物联网产业联盟发展,建立物联网标准化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物联网技术标准制订,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传感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提升物联网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共性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信息共享、投融资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物联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推广应用中心等公共支撑机构。加快整合各区域、各行业现有平台资源,引导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源投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经济运行中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大力发展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大力发展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和典型推广,积极探索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应用与产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