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农业工厂化(即机械化和电气化)。公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公社是实现两个过渡的最好形式,即一个是由社会主义的目前阶段的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一个是由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争取十年内(1967年内)达到公社纯收的1/3左右归个人,1/3左右归公社积累,1/3左右归国家调拨。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实现6小时工作,4小时学习,8小时睡觉,6小时吃饭和娱乐。苦战三年期间,农村12小时工作和学习(一般10小时工作,农忙时12小时工作),4小时吃饭和休息,8小时睡觉。采取积极态度在城市中试行人民公社。公社集体化程度高了,干部必须特别注意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严格禁止和纠正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用所谓“大辩论”、“辩你一下”即整你一下的方法来压服群众。干部待遇,在改供给制时,高的要降低些,其余的基本不动,有升有降。郑州会议后我又想了一下,这个决议(草案),宜在武昌会议上征求更多同志的意见,然后发表,较为适宜。
乌托邦设想已经多么具体细致了。越想越急,头脑越热,乌托邦幻想就越起劲,人们简直好像生活在天堂里了。
11.13又写信给少奇和小平,要在北京的政治局、书记处并再增加若干同志开三四次座谈会讨论郑州提出的问题,为武昌会议作准备。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公社这个共产主义乌托邦的设计已经不满足于他一个人想得很细很细,而是十分小心,十分注意广泛吸引大家都来注意,他也真是全党全国的领导人,要把大家的心思都引到共产主义的大道上。
11.10对中办机要室关于徐水县劳动所见所闻情况报告的批语:即送林铁、张承先同志:此件是说徐水县情况的,长处短处都有,请你们研究一下。此种情况,可能不止一个社有。报告中说,该村一穷二白,群众干劲冲天,实现水利化后生活有显著提高。劳动是军事化、战斗化,纪律很严,实行供给制,彻底割掉了私有制的尾巴。发现的问题:各社耕作区分散,不便耕作协作;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遇事很少和群众商量,甚至简单粗暴;虚报现象不少;鸡鸭无人饲养;有几个口号值得研究:“1960年建成社会主义,1963年建成共产主义!”“到那时候,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有什么。”
徐水公社化当中这些严重的问题,本来应该算得是警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刮共产风是最普遍最明显的了。比如湖北沔阳县县委的报告中说,自1958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年年在处理,但始终没停止,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刮。开始只有县、公社、生产队刮,后来省、地两级也刮,甚至社员之间也刮。开始刮大的,如土地、房屋、资金、粮食等;到后来,见钱就要,见物就调,见屋就拆,见粮就挑。共产风简直是公社 化运动中各种弊病的集中表现,是个不治之症。看来,这些问题当时在毛泽东眼里,可能还是只算一个指头问题,根本不去理它。
11.18对《关于“一个县能否进入共产主义”的辩论》一文的批语:值得一阅。印发到会各同志。中宣部《宣教动态》刊的文章,说山东寿张县、范县先后召开万人大会,提出了一个县进入共产主义的问题。寿张县委第一书记提出“为二年内实现工业化、机械化、电气化,基本上建设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而奋斗”,范县提出“二年过渡到共产主义”。参观的宣教干部,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行,也不应该,因而展开了讨论。
这样的乌托邦狂想,也说值得阅看,值得传扬。简直在制造现代化的笑话。由于人民公社是在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因而带有相当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和超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色彩。1957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还只有142元,连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就要匆匆忙忙向共产主义过渡,怎么说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啊!还是小平同志说得好:“过去搞社会主义是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是搞平均贫困,这是搞不好的。”
11.21在中央政治局武昌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中有:中国和苏联哪个先过渡到共产主
义?要从各方面慎重考虑。中国早过渡究竟有无可能,是否有利。即使可能,也可用社会主义之名,行共产主义之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要不要划线,如何 划法,是否提三四年、五六年过渡到全民所有制。苏联的提法和我们的提法。经济上消灭阶级不等于政治上思想上消灭阶级。苏联的教训和中国的教训。
已经考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将第一个进入共产主义天堂的问题了,全国一片假、大、空,已经把人吹到天堂上去了。
11月、12月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稿的批语和修改中有:目前城市中的资本家和知识分子中许多人的资产阶级思想还相当浓厚,他们对于成立公社还有顾虑,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也应当有所等待。因此,在城市中应当继续试点,一般不忙大量兴办。??过去人们经常忧愁我们的人口多,耕地少。但是去年农业大丰产的事实,把这种论断推翻了。只要认真推广深耕细作、分层施肥、合理密植而获得极其大量的高额丰产的经验,耕地就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口就不是多了,而是感到劳动力不足了。这将是一个极大的变化。??各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也允许有相当的差别。目前城市中工资的差额要比农村大一些,这是必要的。到了将来,由于生产有了极大的高涨,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无论在城市或者在农村,这种工资水平的差别就会显得没有必要,而逐步趋于消失,那就是接近共产主义的时代了。近代的产业军,是资产阶级组织的,一个工厂就等于一个军营。工人站在机器面前,其纪律之严,不下于军队。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业产业军,是工人阶级一个阶级的产业军,去掉了剥削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在工人阶级内部实行了生动活泼的自觉自愿的民主集中制。我们现在把这个制度应用于农村,这样就建立了没有地主富农剥削、也脱离了小生产状态的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的农业产业军。??复杂的阶级斗争,不但在国外,在资本主义世界,严重地存在着;就是在国内。也还是存在着。??毛泽东在修改过程中还加写了两段比较长的话,通过时删去了。一段是农业方面的少种多收将引起农业生产上的大革命。就是实行耕作三三制1/3种农作物,1/3休闲,种牧草、肥田草和花草,1/3种树造林。公社内,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亩产万斤粮,千斤棉,美化全中国,这是一个大概的设想,看来是可行的。一段是人民公社已经搭起了架子这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公社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使生产建设和生活福利事业尽快地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原决议草案中说,随着全国工农业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日益丰富,全国实行全民所有制,供给标准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商品经济逐步缩小,教育发展,觉悟日高,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逐步缩小——这都是共产主义因素和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条件逐步增长的过程。忽视甚至阻碍这个增长过程,把共产主义推向遥远的将来,无疑是不适当的。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怎样领导发动的 --乌托邦思想代替了实事求是思想(下) 胡甫臣
-------------------------------------------------------------------------------- 早在1956.11在八届二中全会小组会上的发言中就谈到:对于资产阶级分子和知识分子的旧思想和旧习惯的改造,要在巩固团结他们的方针下,继续进行长期的教育。反右时毛也说:我们同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又团结又斗争,将是长期的。这可以看出,都是把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等同的。难怪他在周恩来、陈毅、聂荣臻都说了“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之后,他始终不表态,他自己更始终不说这句话。
11月,在一份摘录斯大林论述共产主义三个基本条件的材料上的批语: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三个基本条件:“增加社会产品,首先是生产资料;将集体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将商品交换提高到产品交换,使中央能掌握全部社会产品;
高度文化水平,全面发展体、智。意见:基本点是极大地增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品。”问题是怎样多快好省地增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产品,没有政治挂帅,没有群众运动,没有全党全民办工业、办农业、办文化教育,没有几个同时并举,没有整风运动和没有逐步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斗争,斯大林提的三个条件是不易达到的。有了这些,加上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过渡条件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11.7、10为印发《张鲁传》时,在前面写过两个批语,后来他划去了第一次写的,用了第二次写的。第一次批语中有:晋,陈寿三国志张鲁传。这里所说的群众性医疗运动,有点像我们人民公社免费医疗的味道,不过那时是神道的,也好,那时只好用神道。道路上饭铺里吃饭不要钱,最有意思,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约1600年了。解放后,人们掌握了自己这块天地,但一穷二白古今是接近的,所以这个张鲁传值得一看。在一方面带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性质。另一方面,则带有原始社会主义性质,表现在互助关系上。第三方面,带有封建性质,表现在小农的私有制、上层建筑的封建制。??我对我国历史没有研究,但就有不自觉的原始社会主义色彩这一点,就贫苦的群众来说,而不是对他们的领袖们来说,则是可以确定的。现在的人民公社运动,是有我国的历史来源的。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来得及将农民中上层和中层造成资本主义化,但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联盟,却在几十年中将大多数农民造成了一支半无产阶级的革命军,就是说,替无产阶级造成了一支最大最可靠最坚决的同盟军。他在第二个批语中有:我国从汉末到今千多年,情况如天地悬隔。但是从某几点看起来,例如贫农、下中农的一穷二白,还有某些相似。??中国从秦末陈涉大泽乡(徐州附近)群众暴动起,到清末义和拳运动止,二千年中,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毛泽东没有见过资本主义社会,满脑子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古代社会,他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很多是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连张陵的孙子张鲁这种五斗米道,黄巾的太平道等等都这么使他兴味盎然,专门写了两篇文章介绍给到会的高级干部。这无异给大家的乌托邦幻想曲添油加醋,引道开路。这里也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他年轻时还受过康有为把孔子的大同思想和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糅合在一起的《大同书》的影响,又曾和蔡和森、张昆弟等描绘过建设新村这个理想社会的空想的蓝图。(毛泽东在北平曾参加王光祈、李大钊等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有过为创造新生活建设“小菜园”的乌托邦设想,毛泽东很快就和蔡和森等在新民学会的会员中开始规划在岳麓山开辟一个类似的“新村”,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几乎可说是从这种青年时候的萌芽组织延伸出来的)
1959.2月,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中有:由互助组到高级合作社经过了四年(1953—1956),由高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到公社集体所有制的完成可能也要四年,或者还要多些时间——要五、六、七年??公社是1958年秋季成立,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一是穷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还有三是猪鸡鸭无偿归社,部分桌椅板凳刀锅碗筷无偿归公共食堂,以及自留地归公。2.27讲话中有:“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很大的恐慌??农民总还是农民??不可避免要引起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从1958年秋收以后全国性的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就是这种反抗的一个集中表现??几乎普遍地瞒产私分。??出现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还包含有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的思想在内??人民公社现在正在进行整顿巩固的工作??首先肯定大跃进的成绩、肯定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然后才指出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郑州会议期间3.2给少奇、小平等同志的第二封信中有:鉴于河南省六级干部会的开法有极大的利益,不集中开一次,领导不会很强,全地区不能迅速作出一个统一的决定??我担心苏联合作化时期大破坏现象可能在我国到来。我国过去几年合作化讲步骤,无破坏。这次公社化,仍然必须讲步骤,避免破坏。郑州会议纪要规定了14句话作为整顿和建设人民公
社的方针: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计划,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
3.9、15、17、27、4.29、5.2连续6次党内通信,都是探讨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问题。9日信中有:总之,三月份可以基本澄清和解决人民公社问题中一大堆糊涂思想和矛盾抵触问题。四月全党全民就可以一个意向地展开今天的大跃进了??总之,慢了不好要快。这些信中还谈到包产,节约粮食,少种、高产、多收(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讲真话(老实人,爱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等等 3月同江西省委负责人的谈话提纲中有:破坏程度(牛少30万头,母猎少1/3,鸡少2/3),山林破坏。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提纲,上海会议的讲话提纲都是探讨人民公社如何管理、如何过渡等问题。
3.30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旧账一般要算等问题的批注中有:在郑州讲话中旧账一般不算应改为旧账一般要算。算账才能实行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对群众不能解怨气,对干部,他们将被我们毁掉。有百害而无一利。还有:牢骚也罢,反动议论也罢,放出来 就好。牢骚是一定要让人发的,当然发者无罪。反动言论,放出之后,他们立刻就会感觉孤立,他们自己会作批判。不批判也不要紧,群众的眼睛里已经照下了他们的尊容,跑不掉了,故也可以实行言者无罪这一条法律。现在是1959年,不是1957年了。
3.31关于改变集体所有制的几条原则。毛泽东看到谭启龙给舒同和谭震林的信上说,鸣放中反映的情绪主要是怕再变,原因在于,办初级社不到两年,生产刚有劲了,就转高级社;高级社不到两年,就转公社;国家统购政策曾宣布三年不变,实际上年年变;每年夏收前说不变,秋后就变了。有人说:“共产党和孙悟空一样,多变。”毛泽东在旁加注(1)不得群众同意不变;(2)变的时候一定要有利于生产队,不使生产队、小队、群众任何一个单位一个个人吃亏为原则;(3)以公社级大发展和穷队大发展为基础,这是从不使富队吃亏反而有好处这样一个原则出发的具体措施;(4)先变乡,后变区。三、五、七年之后群众要变的话先变到乡,何时变到区不能定,现在设想,大概要在十年、十五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才有可能变。因此,不要怕。
对人民公社不断发现的各种问题,因为不从根本上看问题,想方设法去修修补补,当然就不能很好解决问题。
7.29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批语是:此三件印发各同志??请同志们研究一下,看苏联曾经垮台的公社和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不是一个东西;看我们的人民公社究竟会不会垮台;如果要垮的话,有哪些足以使它垮掉的因素;如果不垮的话,又是因为什么。不合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掉,人为地维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不了,人为地解散也是办不到的。这是唯物主义的大道理。请同志们看一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序言。近来攻击人民公社的人们就是抬出马克思这一科学原则的法宝,祭起来打我们,你们难道不害怕这个法宝吗?(三件材料是指新华社内参上的《增城县重灾见闻》生产生活蓬蓬勃勃;《番禺县有些农民自办小型食堂》和《赫鲁晓夫谈苏联过去的公社》。《真理报》上刊了赫鲁晓夫在一个波兰生产合作社群众大会上的讲话中有:“可以理解,把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这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在这条道路上碰到过不少困难。在国内战争一结束之后,我们开始建设的不是农业劳动组合,而是公社。”“看来,当时许多人还不大明白:什么是共产主义和如何建设共产主义。”“公社建立了,虽然当时既不具备物质条件,也不具备政治条件——我们是指农民群众的觉悟”“许多这样的公社都没有什么成绩。于是党走了列宁所指出的道路。它开
始把农民组织在合作社中,组织到农业劳动组合中,在那里农民集体地工作,但是按劳取酬。”“现在我们已走上了康庄大道。集体农庄已成为农民的亲切的家。”《纽约时报》驻华沙记者报道,看来可以认为是迄今为止一位苏联领袖对公社的想法所作的最直率的公开批评。中国共产党人曾说,建立公社是真正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这种看法似乎使俄国人感到烦恼,因为苏联报纸有三个月左右对公社几乎只字未提。)
8.1在将此三件给王稼祥看时,写道:此件请看一下,有些意思。我写了几句,其意是驳赫鲁晓夫的。将来我拟写文章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一个百花齐放,一个人民公社,一个大跃进,这三件,赫鲁晓夫是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我看他们处于被动了,我们非常主动,你看如何?这三件要向世界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
8.19吴冷西、陈伯达、胡乔木三位同志;为了驳斥国内外敌人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或者不明真象抱着怀疑态度的人们,对于人民公社的攻击、诬蔑和怀疑起见,必须向这一切人作战,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为此就需要大量的材料。请新华社、人民日报立即向分社发通知,叫对人民公社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每省市区选择五个典型,特别办得好的公社??写好,一律交给我,由我编一本书,例如1955年《农村合作化社会主义高潮》一样,我准备写一篇万言长序,痛斥全世界的反对派??向世界宣战。
从这两个批示看,毛泽东当时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虽然问题成堆,还是十分气壮的,对国内外不同的声音是听不进的,是十分恼怒的。如果真正跃进了,公社真正办成功了,他也真该向世界宣战,他也真会大胜。可是如果他仍像编合作社那本书一样,叫人拿着放大镜去找一些所谓的典型,那又可能凭他主观意识、凭他独具气魄的文风去任意拔高和钦定经验强迫推广了。可惜,实践的结果,是打起灯笼火把也找不到他想像的典型了,他的万言长序终于未能出世。百花齐放要真正实行了或真正想实行,倒是真可以向世界挑战的大题目,但可惜也是个口号,并未打算实行。
12月,对《彻底驳倒富裕中农反对“八字宪法”的谬论》等三个材料的批语:教育富裕中农问题(河南、广东都搞了农业“八字宪法”的大辩论;河北农村整风整社运动中要求对少数资本主义思想严重、坚持走资本主义回头路的富裕中农,必须批深批透。因已发生杀猪宰羊、滥伐树木的现象,这都算在富裕中农的账上了。)
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出现那么多问题,他都不得不要开展整社运动来纠正了,他还坚信绝对正确,还毫无反思和转弯的念头。并且在整社中还要批人家的右倾,还继续搞左的一套,而且还左到对解放后新生的富裕中农都要批深批透了,但细想起来,也不奇怪。因为建国初期新区土改我们一直采取保留富农经济,在政治上则中立富农。刘少奇认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都要保存富农,毛泽东则只把他看成是为顺利进行土改的一个策略。1953.12毛泽东修改过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和宣传提纲》正式宣布“逐步由限制富农剥削直到消灭富农剥削”。土改后的农村自由发展、不愿意组织起来的单干思想,农民热中于发家致富的思想,被各级党组织认为是一种错误思想,普遍否认农民土改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认为只有互助合作一条道才能发展生产,当时农民如果不参加互助合作就站不住脚,雇工经营、贸易、借贷、租地等现象,都认为是资本主义因素,这样的共产党员则被批评为“走台湾的道路”。富农被定为农村资产阶级,保存富农未能坚持一段时间,薄一波也认为“对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某些不利的影响。”毛泽东认为农村生产水平落后,主要是农民单干思想,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造成的。只有改变生产关系,消灭生产资料所有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结果就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揠苗助长,加快从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直到跑步进入人民公社。现在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竟直接斗争到富裕中农头上了。这也是毛泽东要资产阶级绝种,要小生产者绝种的一贯思想。他认为互助合作这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路正是根绝资本主义的最好办法。
1960.3.2、4中央转发贵州省委关于目前农村公共食堂情况报告的批语中有:报告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