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6课 说勤奋
【词语听写】
勤奋 境界 桥梁 桥梁 浇灌 遍地 校园 巨著 警枕 习惯 稍微 期末 基础 社会 剥离 回顾 华罗庚 《资治通鉴》 远渡重洋 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古今中外 急起直追 有所作为 【基础知识】
1.词语搭配。
美好的理想 理想的桥梁 改进方法 抓紧时间 改善条件 回顾内容 作出贡献
2.多音字:血 (心血 鸡血) 剥(剥离 剥皮) 应(应有 反应) 3.组词。
遍(遍地)末(期末)渡(渡口)鉴(品鉴)剥(剥离) 枕(枕头)校(校园)基(基础)馁(气馁)训(教训) 稍(稍微)惯(习惯)础(基础)茅(名列前茅) 4.照样子写词:
【描写勤学苦练的成语】
悬梁刺股 闻鸡起舞 手不释卷 牛角挂书 韦编三绝 学而不厌 囊萤映雪 废寝忘食 凿壁借光 5.近义词:
勤奋——勤劳 成功——胜利 著名——有名 稍微——略微
气馁——泄气 回顾——回忆 改进——改善 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6.反义词:
理想——现实 勤奋——懒惰 成功——失败 气馁——振作 滚瓜烂熟——磕磕绊绊 名列前茅——名落孙山 7.造句:
学而不厌——我们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成绩才会有所提高。 8.课文主要内容:
①学完本单元,我们有幸结识了好几位名人。(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在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而轰动了欧洲生物学界;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用了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为的是(使万民得福)
②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句中的“汗水和心血”可以理解为(付出的劳动),“浇灌”实则是(作出的努力)。举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刘翔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才能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
③《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中外的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选择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④课文一开始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摆出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课文通过司马光勤奋学习,编写《资治通鉴》的事例告诉我们: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说明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血汗”的道理。通过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告诉我们:
- 1 -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说明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9.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①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把成功者手中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成功者的成功都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功。就像我国的奥运健儿,他们取得的一枚枚奖牌的背后,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
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
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就像华罗庚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退学回家当店员。但他坚持刻苦自学,边工作边钻研,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积累应用】
关于勤奋的名言:
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②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陈毅
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⑤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鲁迅
【阅读训练】
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豪)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xí ɡuàn( )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 改正)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远dù( )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 1.选择( )里的正确字词,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补出华罗庚的一句话,写在文中横线上。 3.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 4.读了这段文字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5.仿照句子,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
- 2 -
第17课 李时珍夜宿古寺
【词语听写】
夜幕 降临 皎洁 轮廓 药材 徒弟 端详 煮饭 晓行夜宿 飞鸟归林 隐隐约约 大好月色 察访 灰尘 修订 砖块 寺庙 扯下 饥餐渴饮 断垣残壁 陶碗 长年累月 奔波 寻访 行囊 笔墨 砚台 解暑消热 胭脂 若有所悟 【基础知识】
1.词语搭配。
破败的古寺 长年累月地奔波 察访药材 修订《本草纲目》 皎洁的月光 2.多音字:
宿(住宿 一宿 星宿) 蒙(启蒙 蒙骗 内蒙古) 着(着落 看着 着数) 3.组词。
宿(住宿)尘(灰尘)订(修订)扯(拉扯)囊(药囊)脂(胭脂) 材(木材)煮(煮饭)砖(砖块)宪(宪法)墨(笔墨)捣(捣蒜) 徒(师徒)庙(寺庙)详(端详)碗(饭碗)垒(堡垒)逆(逆流) 4.照样子写词:
【表现读书多、学问大】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形容刻苦学习后的成果】功成名就、著作等身
【形容有了学问后文雅有礼貌】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5.近义词:
察访——寻访 焦急——着急 破败——破旧 降临——来临 皎洁——明亮 端详——打量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6.反义词:
焦急——平静 破败——崭新 皎洁——暗淡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7.造句:
长年累月——爸爸为了工作,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十分辛苦。 解暑消热——吃西瓜可以让人解暑消热。 8.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可师徒俩(还在认真地记录当日寻访所得)。 ②为了修好《本草纲目》,(李时珍领着弟子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③李时珍投宿的那座古寺(破败不堪,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描写古寺的破败、简陋是为了衬托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④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表现出李时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⑤“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结尾:“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虽
- 3 -
然不是直接写人,但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
⑥《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阅读训练】
片段一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都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从 、 、 、 等表现环境恶劣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李时珍 的精神。
片段二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句话是 说的,他的话中有两处对比,一是把 和 对比,强调 苦多了;二是把 和个人吃苦对比,强调吃苦值得,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出他 高贵品质。
片段三
它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几句话主要写李时珍 这个过程是危险的,他这么做为的是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 。 【习作练笔】
本次习作安排了两篇习作片段。让学生先通过阅读,学会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抓住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 4 -
第18课 维生素C的故事
【词语听写】
路程 缺乏 艰苦 物质 适量 危险 浑身无力 又惊又喜 危险 适量 秘密 尸体 物质 浑身 路程 蓬头垢面 乘风破浪 不治而愈 远航 探险 拖累 起死回生 哥伦布 【基础知识】 1.词语搭配。
远航探险 悄悄地降临 茫茫的海水 返航归来 噙着眼泪 心情沉重 蓬头垢面的船员 2.多音字: 累(拖累 劳累 果实累累) 觉(知觉 睡觉) 秘(秘密 秘鲁) 3.组词。
艰(艰巨)浑(浑身)程(路程)累(连累)尸(尸体) 秘(秘诀)质(物质)乏(缺乏)适(合适)愈(不治而愈) 4.近义词:
带领——率领 艰苦——艰辛 秘密——机密 拖累——连累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 5.反义词:
伟大——渺小 艰苦——舒适 危险——安全 沉重——轻松 乘风破浪——畏缩不前 6.造句:
不光??而且??小红不光学习成绩好而且还十分善良。 7.课文主要内容:
①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远航探险的重大贡献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②“海上凶神”其实就是(坏血病),这种病的症状是(病人先是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产生这种怪病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C)。防止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蔬菜)。
③《维生素C的故事》记叙的是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文中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探险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岛上的重病船员靠吃野果子存活下来,由野果子人们发现了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C。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④《维生素C的故事》记叙了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告诉我们: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文中哥伦布的心情变化是:心情十分沉重——心情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