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态度于情感: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说说比喻和拟人的作用
如何突破: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小雨为什么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经过这样提醒,学生就会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他们会发现,“丁丁冬冬”是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而“滴滴嗒嗒”是因为雨落在树叶上,所以声音比较轻微。这样,他们就会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窗外,下起了淅沥淅沥的春雨。小朋友,你是否静静地听过春雨?听春雨打在树上,打在窗玻璃上,打在你撑开的小伞上。让我们一起走进春雨中,听小雨滴滴滴,看小雨滴滴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划出带有生字地词语,轻声地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找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3.把自己不理解地地方做上记号 三.反馈预习课文
1.每人读一节课文,纠正读音 2.交流表示声音的词语 3.学生质疑
四. 学习课文
6. 春雨落在了哪些物体上? 分别发出了哪些声音?
正因为这些物体本身读的质地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而作者的象声词用得非常好。 7. 指导朗读
体会比喻和拟人的作用
“整座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与上文一连串象声词连在一起,比得贴切,也相当形象。
“好像地球就像一面鼓“想象奇特。 “品尝一下这大地的乳汁”,形象生动地点明了春雨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四.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 课后练习: 一. 选字组词
(1)絮 紧 (2)芽 牙 ( )张 ( )齿 花( ) 发( ) 二. 积累词语
(1)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
(2)叮叮咚咚 滴滴答答 淅淅沥沥 (3)哗啦哗啦 啪啦啪啦 淅沥淅沥
三.选词填空
(1)轻轻 细细 柔柔 雨丝( )的,( )的,像花絮一般,随风飘散,然后( )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2)伸 仰 甜蜜蜜 凉丝丝
我( )着脸,让雨打在我的脸上,我( )出舌头,品尝一下这大地的乳汁,( )的,( )的呢! 三. 展开想像,把句子写完整。
(1)淅沥淅沥,啪啦啪啦,哗啦啦,哗啦啦,春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座森林就像 。 (2)雨丝细细的,柔柔的,像 一般。
4放风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7个。
2. 积累词语:风筝 水灵灵 悠悠 徘徊 瞬间 消逝 视野
小心翼翼 纯洁
4. 体会“好象”“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方法与过程:理解句子的含义。
态度与情感: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好象”“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如何突破:本文要求全文复述,可以分阶段进行。先分别按照三个提纲逐一复述,再连起来复述。复述全文时,要允许学生看着提纲。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跟随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考考你的记忆,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词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男孩画面。
二.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切去放风筝。
1. 把课文快速读几遍,读熟。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 指名分节朗读。 3. 学生质疑。 4. 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填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象”“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5. 解决学生质疑中的问题。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6. 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么?所以我们得学会复述课文的本领。
7. 出示课文复述提纲,请大家根据提纲,抓住每部分的要点,先好好地读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或书中优美的语句,不看书,把故事说给大家听,小组准备。 指名分节复述课文。指名复述课文。边复述边看媒体演示。 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三. 全文总结。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可以再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都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四. 说话。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五. 课堂练习 1. 比一比,再组词 (1)竹( )(2)禾( )(3)排( )(4)逝( ) 争( ) 多( ) 徘( ) 适( ) 筝( ) 移(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瞬间( ) 消逝( ) 似乎( ) 期望( ) 3. 读句子,圈出句子中表示小男孩动作的词语。
小男孩一手抱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来,一双小手扒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拔出来栽进土里。 4. 读句子理解意思。
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1)“越发”的意思是
(2)这句话的意思是
5荒芜的花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3个:篷 仆 勿 2.积累词语:毫无顾忌 垂钓 帐篷 忘乎所以 仆人 绝妙 望而却步 杂草丛生 滋润
4. 区别形近词。学会用“如果 就”造句 5. 默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复述课文
态度与情感: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才会感到更加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才会感到更加快乐。
如何突破: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讲到一点就行,重点理解“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理解整句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这里曾经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里有绿草如茵草坪,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池塘。在这里,孩子们在花丛中嬉戏,年轻人在草坪上运动,老人们在池塘边垂钓,这里是人们的乐园。可是,变了,一切都变了,是谁,又是什么原因,使曾经充满生机的花园变得如此荒漠?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自学课文
1. 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轻声地朗读课文 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 反馈预习情况
1.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 练练你的眼力,组词。
园( ) 捕 ( ) 篷( ) 未( ) 圆( ) 铺( ) 蓬 ( ) 末( ) 3. 自由质疑
四. 学习课文,理解句子 1. 读课文1-4小节 为什么贝尔太太会生气? 她用了什么方法? 2. 读课文第5节
为什么她开始怀念起以前的快乐的游客们了? 3,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问: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节意思的? 五. 复述课文
1. 复述课文的1-4小节 2. 复述课文的5-6小节 3. 复述全文
课堂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花园 一( )牌子 一( )毒蛇 一( )主意 一 ( )医院 一( )窗户 2. 根据意思,写成语
(1)因过分得意,兴奋而忘记一切。形容得意忘形。( ) (2)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3)诗画一般美好的意境。( ) 3填上合适的词语:
种植( ) 采取( ) 提醒( ) 乌云( ) 杂草( ) 毒蛇( )
( )的贝尔太太 ( )的草坪 ( )花园 3. 造句:如果 就——
6. 小城三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3个:巷 拧 榆 3. 积累词语:大街小巷 榆钱 忍耐 留连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
态度与情感: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喜悦,以及春天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喜悦,以及春天的稍纵即逝。
如何突破: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圈画自己喜欢的句段,然后说说自己的理由,在品词赏句的同时,进行积累,进而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 同学们,三月的风暖暖的,三月的阳光暖暖的。小城三月,是一个多情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城三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自学课文
1. 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通课文 2. 春天有哪些景物? 3. 学生质疑 三. 反馈交流
1.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些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 运用各种形式读读喜欢的句子 四.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交流读后的感受 六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六.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