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考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题目及参考(4)

2025-07-13

竞争到垄断的转变,不说是最新资本主义经济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

(2)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新的时代条件下垄断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①其一,由生产集中生长起来的资本家的垄断同盟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已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完全的优势,其中卡特尔已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一种基础。

②其二,垄断地占有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特别是它的基础工业部门,即卡特尔化程度最高的工业部门,如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所需要的原料产地。

③其三,为数不多的最大银行实行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人事结合”,支配着全国极大部分货币资本和货币收入,控制着资产阶级社会中一切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银行成为金融资本的垄断者。

④其四,金融资本在原有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争夺原料产地、争夺资本输出、争夺“势力范围”,直至争夺一般经济领土的新动机,这就是垄断地占有殖民地。 (3)列宁在对帝国主义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结论。列宁阐明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着重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①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

垄断虽然从竞争中产生,但垄断消除不了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垄断与竞争的交织产生了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如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垄断资产阶级与中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业内部、农业内部和工农业之间的矛盾。总之,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

②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势力,夺取更多的殖民地,只有诉诸武力,于是1914年7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间的侵略战争。战争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推动了工人阶级革命,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拓展]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写于1916年上半年,发表于1917年4月。这本书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文献。

这本书包括两个序言(即《序言》、《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和十章正文。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在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所作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等谬论。如果说,《资本论》是研究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的重要经典著作,那么,《帝国主义论》则是研究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重要经典著作。现在进行学习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一个是自由竞争阶段,一个是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6

完成的。这时候,“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上的基本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垄断组织控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各个工业部门和银行系统,成为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势力,夺取更多的殖民地,只有诉诸武力,于是1914年7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间的侵略战争。战争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推动了工人阶级革命,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因此,摆在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前的问题是:怎样看待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垄断阶段的经济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怎样看待当今面临的世界大战,以及帝国主义之间的侵略战争?如何从政治思想上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并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言论,使无产阶级革命能够顺利而健康地发展?列宁的这本著作,就是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即经济、政治、理论、思想的新要求而写作的。它是《资本论》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新发展。

本书共十章,基本结构可分为如下五部分: (一)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帝国主义第一个基本特征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这是说,生产集中必然产生垄断。

列宁运用德、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量资料,论证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观点,即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垄断:“生产集中产生垄断,则是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接着他指出,垄断组织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① 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自由竞争发展达到顶点的最高阶段,垄断组织处于萌芽时期;

② 1873年危机之后,垄断组织形式之一的卡特尔虽有广泛发展,但还不稳固;

③19世纪末的工业高涨和1900—1903年的危机。“这时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垄断程度由低到高的不同组织形式,如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其实质都是为了保证资本家取得高额垄断利润。列宁还论证了卡特尔的作用,如彼此商定销售条件和支付期限、划分销售地区、规定产品数量、确定价格、在各企业之间分配利润等等。由于卡特尔的企业规模大,技术装备优良,一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总量往往有十分之七八集中在卡特尔和托拉斯手中。

竞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矛盾更加尖锐化。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最全面地社会化,即向“完全的社会化过渡的新的社会秩序”。“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使竞争更加激烈。列宁列举了卡特尔与“局外企业”(即未加入卡特尔的企业)斗争的事实,如剥夺原料,用“联盟”方法剥夺劳动力,剥夺运输工具,剥夺销路,剥夺信贷,有计划地降低价格等等手段,“现在已经不是小企业同大企业、技术落后的企业同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竞争。现在已经是

17

垄断者在扼杀那些不屈服于垄断、不屈服于垄断的压迫和摆布的企业了。”垄断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了。列宁还批判了所谓用卡特尔消除危机的观点,进一步指出,垄断不能消除危机,而危机“又大大加强了集中和垄断的趋势”。

(2)帝国主义第二个基本特征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关于这个特征的论述,主要是第二、三两章的内容。第二章主要论述了银行的新作用和金融资本的形成。列宁用大量材料说明,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使许多“小银行被大银行排挤”,或者通过“参与”制等方式,使许多小银行从属于大银行,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银行为某些资本家企业办理往来账,似乎是在从事一种纯粹技术性的、完全辅助性的业务。而当这种业务的范围扩展到很大的时候,极少数垄断者就控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商业业务,就能通过银行的联系,通过往来账及其他金融业务,首先确切地了解各个资本家的业务状况,然后加以监督,用扩大或减少、便利或阻难信贷的办法来影响他们,以至最后完全决定他们的命运;决定他们的收入,夺去他们的资本,或者使他们有可能迅速而大量地增加资本等等。”银行加强并加速了资本集中的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列宁进一步分析了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过程,也就是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其特点为:

①银行给某些企业主贴现期票、开立往来账户等等,就会把企业的情况收集在手里,就有可能设法进一步控制企业。

②银行同工商业企业之间实行“个人联合”,如双方通过占有股票,互任对方监事或理事。

③银行和工业又同政府进行“个人联合”,大银行或大公司里经常有国家官员任监事或理事。

④在大银行里,领导人不仅要熟悉银行业务,还要熟悉工业中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培养他们在银行的工业范围内进行活动的能力。银行新作用的扩大,有利于金融资本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说明金融资本统治的建立和形成。列宁首先批判了希法亭对金融资本所下的错误定义。他指出:“生产的集中;由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即掌握金融资本的少数垄断资本家巨头的统治。

①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里的统治。主要采取“参与制”手段,即用少量集中的资本控制比较分散的大量资本。列宁引用德国经济学家海曼的叙述时指出,领导人控制着总公司(“母亲公司”),总公司又统治着依托于它的公司(“女儿公司”),后者又统治着“孙女公司”等等,于是,一个领导人只要拥有100万资本,就能控制各“孙女公司”800万资本。如果这样“交错”下去,那么拥有100万资本就能控制1600万、3200万,以至更多的资本。这说明:金融寡头只要以较少的资本就能控制超过自身许多倍的资本,以致掌握工商业,控制整个国民经济。

②“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并且享有实际垄断权的金融资本”通过创办企业取得“创业利润”,发行有价证券、办理公债,对小企业进行“收买”、“整理”和“改组”,以及搞土地投机等办法,“获得大量的、愈来愈多的利润,巩固了金融寡头的统治,替垄断者向整个社会征收贡税”。

18

③金融寡头操纵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生活。列宁指出:“垄断既然已经形成,而且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帝国主义国家的少数金融寡头,一方面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又决定着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④金融寡头统治扩展到全世界。列宁用英、美、德、法四个国家所拥有的有价证券占全世界金融资本总数的90%这一事实,证明金融资本在国际上也建立起了它的统治。列宁指出:“世界上其他各国,差不多都是这样或那样地成为这4个国家、这4个国际银行家、这4个世界金融资本的‘台柱’的债务人和进贡者了。”

(3)帝国主义第三个基本特征是:资本输出。(主要是第四章内容)列宁指出:“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①资本输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民众半饥半饱的生活水平,是这种生产方式的根本的必然的条件和前提”。资本家不会用“过剩的”资本来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因为这会降低他们的利润),而是把“过剩的”资本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因为那里的资本少、地价低、工资低、原料便宜,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润。更由于落后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流通的范围,发展工业的条件初步具备,资本输入后大有可为,这就为资本输出提供了可能条件。

②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实质。不论采取生产资本的形式输出,即直接投资、创办企业,还是用借贷资本的形式输出,即用贷款的形式将资本借给输入国家,同时又往往规定以一部分贷款购买债权国的商品,其实质都是“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有的还通过契约,控制债务国的资源,一方面高价出卖商品,另一方面低价收购原料。从而取得高额利润。

③资本输出的影响和结果。

对输入资本的国家来说,大大加速了那里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扩大和加深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使输入国的劳动人民不仅受本国资本的剥削和压迫,还遭受国际资本的剥削和奴役,使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加深。

对输出国来说,会给金融资本家带来高额利润,增加食利阶层人数,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输出国发展上的一些停滞”。

(4)帝国主义第四个基本特征是:“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主要是第五章内容)

①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和发展。列宁指出:“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殖民地联系和‘势力范围’的极力扩大,这些垄断同盟‘自然地’走向达成世界性的协议,形成国际卡特尔。”国际卡特尔是国际垄断组织,垄断了国内外市场,支配了整个世界,列宁把垄断的这种“高得无比的阶段”称为“超级垄断”。他以电气、石油、航运、铁轨制造、锌业、火药制造业等大量材料为例,说明了国际卡特尔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②国际垄断同盟按资本、按实力瓜分世界。列宁指出:资本家“是‘按资本’、‘按实力’来瓜分世界的,在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有其他的瓜分方法。实力则是随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变化的。”“如果实力对比由于发展不平

19

衡、战争、崩溃等等而发生变化的话”,“当然并不排除对世界的重新瓜分。”这就使得帝国主义相互间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化。

③批判考茨基关于国际卡特尔的出现给人所带来“各民族间可以实现和平的希望”的理论。列宁指出,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虽然有可能使斗争形式发生变化,但是,“斗争的实质,斗争的阶级内容是始终不会改变的。”“拿资本家同盟互相进行斗争和订立契约的形式┅┅来偷换斗争与协议的内容问题,就等于堕落成诡辩家。”

(5) 帝国主义第五个基本特征是:“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主要是第六章内容)这一特征与前一特征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前一特征着重说明从经济方面对世界市场的分割;此特征着重说明各个政治同盟、各个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①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及要求重新瓜分是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即向金融资本的过渡,是同瓜分世界的斗争的尖锐化联系着的。”“应当说,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世界瓜分完毕。所谓完毕,并不是说不可能重新瓜分了——相反,重新瓜分是可能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②殖民地对于帝国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必须占领殖民地,当所有的原料来源都被霸占起来的时候,这种垄断组织就空前巩固了。“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愈感缺乏,竞争和追逐全世界原料产地的斗争愈尖锐,抢占殖民地的斗争也就愈激列。”

其次,殖民地又是最有利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在殖民地市场上,更容易┅┅用垄断的手段排除竞争者,保证由自己来供应,巩固相应的‘联系’等等,以获取高额利润”。

再次,列强“瓜分世界而斗争的国际政策,造成了许多过渡的国家的依附形式”,即各种形式的附属国,它们的政治形式表面上是独立的,而在财政和外交方面却隶属于帝国主义。列宁指出:“半殖民地国家是这方面的‘中间’形式的典型。”在帝国主义时代,“争夺这些半附属国的斗争特别尖锐起来”。

以上六章分析了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特征。实际上,也是从各个方面分析垄断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一章分析工业资本的垄断;第二章分析银行资本的垄断;第三章分析金融资本的统治,是垄断的高级形式;第四章讲资本输出;第五章讲国际卡特尔,揭露资本家集团垄断国际市场;第六章讲国际垄断资本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前三章讲垄断资本在国内的表现,后三章讲垄断资本的国际表现。所以列宁说,“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

(二)帝国主义的定义 从第七章开始,列宁对前面各章的分析加以总结,进一步揭示帝国主义的实质。第七章着重论述了两个问题:帝国主义的定义;批判考茨基关于帝国主义定义的谬论。

列宁指出,“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制度过渡”。列宁在概括前六章分析的基础上,对帝国主义下了三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说明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个定义:帝国主义包括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但这主要是从经济方面来看。

20


2024年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考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题目及参考(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牛津初中英语8BUnit1—Unit6 知识点归纳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