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内容摘要】:公共关系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办法,是协调、处理现代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各种关系,保证事业成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学问,其目的在于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和谐。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处理各种公共关系,促进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和睦和团结,达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这正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论文中解释了公关和谐理念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分析了公关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利用公关和谐理念,从“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自我和谐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共关系 和谐理念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
1
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公共关系作为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传播沟通艺术,正是一种追求和谐发展的手段。
一、公关中和谐理念的涵义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组织形象, 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公共关系的目的就在于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和谐。公共关系通过传播、沟通、协调组织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达到“人际的和谐、秩序的和谐、平衡的和谐、发展的和谐。”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社会组织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经营中求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理解、同情、支持与合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就是构建和谐,所有的公共关系工作都是围绕着构建和谐的公众关系而展开的。和谐理念实际上已经成为现代公共关系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已经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助推力。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从理论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选择和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和谐社会
2
理念,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人文精髓和核心的现代阐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必然性的理论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内涵可以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发展成果、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到尊重、保护和实现的社会。
三、公关和谐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建立、完善一套能够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化解社会冲突的有效管理机制的过程。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沟通和关系协调功能,不仅对营造组织与相关公众的和谐关系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可以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开展公关工作,进行双向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信息传播,实现公平公正。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地传播与沟通,对于促进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可持续利用;对于建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公共关系中,组织信息与社会公众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沟通是组织公共关系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同样需要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政府层
3
面来说,积极开展政府公关,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沟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开展社会公众工作、取得社会公众支持、增强整个社会凝聚力的必要途径。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各种政策的社会反响,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高政策的有效性,更有利于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营造社会组织内部和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的和谐氛围,从而为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环境奠定基础。
(二)运用公共关系的有效手段,协调、化解各种矛盾,应对各种危机。
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许多新的矛盾亟需化解。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是否和谐需要国家制定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的制度、政策,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从微观上看,各级政府部门、各社会利益团体是否真正把政策落实到实处、是否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协调各社会关系尤其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则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其一是: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要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能够诚信友爱、融洽相处。关系协调是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功能。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而公关的协调职能重在协调人与社会,即人与人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4
社会的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公共关系的这一功能,能够减少摩擦、化解矛盾、增强团结,形成互相信任、相互促进,共同满足,实现共同合作。通过协调社会中各种组织与社会公众中存在的利益、行为、心理差异,化解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良性循环。
(三)实现全员公关,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的发展, 是由生产力诸多要素之间的共同影响决定的,但这些要素只提供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生产力各要素要有机地结合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变为现实,在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还是人。一个社会人需要面对血缘关系、姻缘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同乡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一个组织进入社会也要面临各种交往, 从纵向角度来看有它相对应的上级部门、下级组织或社会公众,从横向联系来看有与它平行的直接交往组织与间接交往组织。公共关系活动就如同润滑剂,协调着这些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之间的发展。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以现代传播沟通的手段处理其相关公众关系,从而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优化组织生存发展环境。而组织形象要靠人来体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对全体员工实行公共关系管理,即全员公关管理。这是一种让全体员工高度重视组织形象,自觉创建和维护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管理方法,做到人人公关、时时公关、处处攻关,达到“人和”境界。发挥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与沟通以及关系协调功能的作用,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普及公共关系信息传播与沟通和关系协调意识,使人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