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材只是个例子,引子,作为一名教师,不是照搬教材,而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学生的鲜活的事例,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做到回归学生的生活。那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公用设施。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从而激发学生对公用设施的爱护之情。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尽量能选用学生熟悉的材料,真正做到源于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
爱护公物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也有要求,但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于是我设计了换位体验这一环节,利用学生的天真和同情心,营造了氛围,激发出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深刻体会:如果我是它,如果我被伤害了,我会有什么感受!
不过我觉得这种公德心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遵守公共道德的良好氛围,使身在这种氛围中的每一个都能自觉的遵守。在校园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品德课是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课,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品行都不好的话,还能谈什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行,才能立足与社会,才能让别人看得起。我作为一名品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教好每节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做一个品行端正的好学生。
上完课后,细细品读同事们的评课,我是收益非浅。我也深刻体会到人多智慧多。在这儿,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1.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公用设施遭受破坏这一现象,激发他们保护公用设施的情感,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3.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活动重点】
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难点】
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活动准备】
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调查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为我们大家服务的,可拍下照片或绘制简易的公用设施图片。
【设计意图】
1.生活性
鲁洁教授说:“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教育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正是通过自己对真实生活的检验来建构知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以自己女儿的生活入手,再引到学生的生活,将教材、教师、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让课堂生活化。第一板块,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认识公用设施。第二板块,创设生活情境,帮老师为未完工的小区请“朋友”,在请“朋友”的过程中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第三板块,用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和一些数据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地激发他们保护公用设施的情感,最后又回归于生活。
2.开放性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生活领域”不是一个封闭的范畴,而是一个开放的、扩大的领域,小到个人和家庭生活,大到世界的变化和交流,都会与个体发生种种联系,他们对生活和事物的感知、认识,也都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生活领域。因此,我在设计时,教学的内容有自己女儿、学生喜欢玩的健身器材,也有老师生活中的难题,还有社会上的一些破坏公用设施的现象等,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还有,帮老师的小区请进“朋友”的过程,交流公用设施遭受破坏的过程也应该说是具有开放性的。
3.主体性
新课程的设置针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弊端,注重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注意在学习时空、学习心态、学习地位上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想应在课堂座位的分布上可将传统的\秧田式\的课堂组合方式调整为小组式,便于生生交流,便于师生交流,又创设情境让学生帮老师的小区请进“朋友”,在时空上解放了学生。又如在第二板块,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设计,而且又是在帮助老师,这不论是在学习的心态,还是在学习的地位上都显示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过程】
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平时最喜欢玩什么?(可以是游戏活动,也可以是其他活动)
一、 认识 “朋友”。
1. 老师有一个5岁的女儿,你们猜猜她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猜)她
呀,最喜欢玩滑滑梯了(课件出示女儿玩滑梯时的照片),看,她玩得多开心呀!一到双休日,她就缠着我带她到小区的小公园玩滑滑梯。你平时最喜欢玩什么健身器材?
2. 这些健身器材不仅使我们锻炼了身体,而且也给大家增添了欢乐,它是
为我们大家服务的,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除了健身器材,在公共场所还有哪些“朋友”也是为大家服务的?
3. 同学们,你们搜集的“朋友”可真不少,课前,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朋
友”,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想看吗?(课件出示灌溉渠、水坝、窨井盖照片)教师介绍作用。
4. 看来,我们的“朋友”真多,这些公共场所内为大家服务的“朋友”就
叫公用设施,这些公用设施在我们的身边真可谓是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课伊始,教师出示自己女儿玩滑梯的照片,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又从学生喜欢的健身器材引出“朋友”,让他们介绍自己认识的、熟悉的“朋友”,再自然地引出公用设施的概念。这一切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一思想。]
二、 请进 “朋友”。
1. “朋友”多是件开心事儿,但要安排他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
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就遇到了一大难题。她刚买了新房,看,这就是他们还在建设的小区(课件出示小区照片),但小区设计师想征求房主们的意见,给了她一张小区规划图(课件出示图片)让她帮助在小区内请进
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这些“朋友”,这可难倒了她,她说,该请哪些“朋友”,又该把他们“放”哪儿?大家能帮这位老师出出主意吗?
2. 每组都有一张小区规划图和一些“朋友”的图片,小组讨论后可以贴一
贴,没有“朋友”图片的可以写一写或简单地画一画。
3. 上台展示,你们组请进了哪些“朋友”?为什么请这些“朋友”?(把
好的设计图留下)
4. 我替这位老师谢谢大家,我会把这些图给她,让她交给小区设计师。我
想如果我能生活在这种公用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中,那就太幸福啦! [设计意图:只有当学习成为生活的需要时,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请进这些“朋友”,帮老师分析、设计小区的公用设施,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了解到公用设施的作用,体验到公用设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贴近儿童的生活,真正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
三、 走近 “朋友”。
1. 这些“朋友”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方便,我们人类真应该感谢他
们。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2. 课件出示海视广角的报道:相关窨井盖被盗和路灯损坏的新闻。 3. 看了报道,你想说什么?
4. 窨井盖被盗和路灯损坏的事件接连发生,就杭州市一年要被盗窨井盖一
万多只,损失几百万元。可惜窨井盖、路灯不会说话,我想它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大家能帮这些不会说话的朋友(课件出示课题:不会说话的朋友)说说心里话吗?假如你是窨井盖,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路灯,又想说什么?
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不会说话的朋友受到伤害的事件还有许多,
你看到过吗?小组交流。
6. 全班交流:你看到过什么现象?请因此受到伤害的同学讲一讲自己的亲
身经历。
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7. 是呀,伤害了“朋友”就等于伤害了我们自己呀!此刻,我相信同学们
有许多的话想说,但是我想,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珍爱这些“朋友”!
[设计意图:品德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通过真实的新闻报道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再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走近了“朋友”,又在顺理成章中初步形成了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也能积极地引导学生生活,做到润物无声。]
1.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让学生正确认识公用设施遭受破坏这一现象,在为“朋友”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他们保护公用设施的情感,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绘制简易的公用设施图片。
3.组织学生课前调查: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为我们大家服务的。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公共设施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 (板书:朋友)是谁呢?他的名字就藏在你们的信封中。请大家打开看一看,但不要说出来。
2、讨论一下,说出他的特点和作用,让其他组猜一猜。(邮筒、公用电话、站牌、垃圾箱、路灯、红绿灯、公路、健身器材、公园的凳子、喷泉、雕塑、阅报栏等) 3、猜猜游戏,并把谜底贴到黑板上。
师:这些朋友的名字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板书:公用设施)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公用设施?读书本小资料。
4、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好伙伴,现在正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看,你们找到了哪些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看看谁写的多。 5、学生活动。
6、校对板书。是呀!他们的朋友遍布天涯,那儿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看课件:认认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