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向10mL0.2mol?L﹣1NaOH溶液中滴入2滴白色沉淀转化为红相同温度下的KspMg(OH)(OH)2>KspFe3 0.1mol?L﹣1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褐色沉淀 滴加2滴0.1mol?L﹣1FeCl3溶液 D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CH3COONa溶液酸性: ﹣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的pH试纸颜色深 HClO>CH3COOH pH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醋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醋酸,醋酸也能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
B.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C.NaOH足量,氯化镁、氯化铁不足量,所以该实验中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都产生; D.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不能利用pH试纸测定pH.
【解答】解:A.醋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醋酸,醋酸也能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所以醋酸干扰碳酸酸性检验,在将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前应该除去醋酸,故A错误;
B.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碘离子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铁离子作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Fe3+>I2,故B正确; C.NaOH足量,氯化镁、氯化铁不足量,所以该实验中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都产生,所以该实验不能判断相同温度下的KspMg(OH)2>KspFe(OH)3,故C错误; D.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利用pH试纸测定pH,应利用pH计测定pH比较酸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pH测定、溶度积大小比较、氧化性强弱判断、酸性强弱比较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D中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及C中NaOH的量,为易错点.
5. 依曲替酯用于治疗严重的牛皮癣、红斑性角化症等.它可以由原料X经过多步反应合成: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X和Y
C.1molY能与6molH2或3mol NaOH发生反应 D.依曲替酯只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B.X和Y中苯环上都含有甲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Y中苯环、羰基、碳碳双键都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能与NaOH反应;
D.依曲替酯中含有碳碳双键、醚键、苯环、酯基,具有烯烃、醚、苯和酯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等.
【解答】解: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原料X与中间体Y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则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X和Y中苯环上都含有甲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COOH,所以二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故B错误;
C.Y中苯环、羰基、碳碳双键都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酯基水解 生成的羧基能与NaOH反应,所以1molY能与5molH2或3mol NaOH发生反应,故C错误;D.依曲替酯中含有碳碳双键、醚键、苯环、酯基,具有烯烃、醚、苯和酯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来解答,熟悉酚、酯、烯烃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为易错点,注意Y水解生成酚羟基,题目难度不大
12
6.如图甲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CO(NH2)2]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生成环境友好物质的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的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铜电极应与X相连接
B.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
C.M电极反应式为CO(NH2)2+H2O﹣6e﹣═CO2↑+N2↑+6H+ D.当N电极消耗0.25 mol气体时,则理论上铁电极增重32 g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根据题给信息知,甲图中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M是负极,N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铁上镀铜,则铁为阴极应与负极相连,铜为阳极应与正极相连,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甲图中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M是负极,N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铁上镀铜,则铁为阴极应与负极相连,铜为阳极应与正极Y相连,故A错误; B.M是负极,N是正极,质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由左M极移向右N极,即由左向右移动,故B正确;
C.H2NCONH2在负极M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但其、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H2NCONH2+H2O﹣6e﹣═CO2↑+N2↑+6H+,故C正确;
D.当N电极消耗0.25 mol氧气时,则转移0.25×4=1mol电子,所以铁电极增重mol×64g/mol=32g,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以及电镀原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原电池正负极上得失电子、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即可解答,难度中等.
13
7.pC类似pH,是指极稀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如某溶液溶质的浓度为l×10﹣3mol?L﹣1,则该溶液中溶质的pC=﹣lg(1×l0﹣3)=3.如图为H2CO3在加入强酸或强碱溶液后,平衡时溶液中三种成分的pC﹣pH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CO3、HCO3﹣、CO32﹣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B.H2CO3电离平衡常数Kal≈10﹣6
C.pH=7时,溶液中存在关系(HCO3﹣)>c(H2CO3)>c(CO32﹣) D.pH=9时,溶液中存在关系(H+)+c(H2CO3)=c(OH﹣)+c(CO32﹣)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A.根据离子存在溶液的酸碱性判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不能大量共存; B.由图象可知当pH=6时,pC(H2CO3)=pC(HCO3﹣),结合Ka1(H2CO3)=
计算;
C.Pc值越大,其浓度越小;
D.由图象可知,横坐标为pH,纵坐标为pC,pH=9时,H2CO3溶液中浓度最大的含碳元素离子为HCO3﹣,结合碳酸氢钠溶液中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计算分析.
【解答】解:A.碳酸存在的溶液中酸性较强、碳酸根离子存在的溶液中碱性较强,所以碳酸根离子和碳酸不能大量共存,H2CO3、HCO3﹣、CO32﹣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pH=6时,pC(H2CO3)=pC(HCO3﹣),结合Ka1(H2CO3)=
=
=10﹣6,故B正确;
C.Pc值越大,其浓度越小,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c(HCO3﹣)>c(H2CO3)>c(CO3 2﹣ ),故C正确;
14
D.由图象可知,横坐标为pH,纵坐标为pC,pH=9时,H2CO3溶液中浓度最大的含碳元素离子为HCO3﹣,碳酸氢钠溶液中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HCO3﹣)+2c(CO32﹣),物料守恒c(Na+)=c(HCO3﹣)+c(CO32﹣)+c(H2CO3),代入计算得到(H+)+c(H2CO3)=c(OH﹣)+c(CO32﹣),但此时不只是碳酸氢钠,属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错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图象中Pc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pH、Pc的关系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
8.酣酸亚铬晶体是一种氧气吸收剂,化学式为[Cr(CH3COO)2]2?2H2O,不溶于冷水,易溶于盐酸.由于Cr2+易被氧气氧化,制备醋酸亚铬时,需在封闭体系中用锌作还原剂,先将Cr3+还原为Cr2+,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制得,其总反应为: 2Cr3++Zn+4CH3COO﹣+2H2O═[Cr(CH3COO)2]2?2H2O+Zn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恒压滴液漏斗,相比普通分液漏斗,显著的优点是 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可以防止液体挥发 .
(2)实验开始前,必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检验装置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打开恒压滴液漏斗的旋塞,让盐酸滴入装置2中,打开A,关闭B,目的是 盐酸与锌反应产生的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形成还原性氛围,防止Cr2+被氧化, ,反应一段时间后,保持盐酸持续滴下,关闭A,打开B,目的是 让产生的H2将CrCl2溶液压入装置3与CH3COONa溶液反应 .
(3)已知其它反应物足量,实验时取用的是含溶质3.17g CrCl3溶液和1L 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实验后得干燥纯净的醋酸亚铬晶体2.82g,则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 75% (不考虑醋酸亚铬晶体的溶解损失).
(4)为标定实验所用的CrCl3溶液,进行了如下操作:
取25.00mLCrCl3溶液于碘量瓶(一种带塞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沸后加入适量Na2O2,充分加热煮沸,稀释,加入过量的稀H2SO4至溶液呈强酸性,此时铬以Cr2O72﹣存在;再加入足量KI,密塞,摇匀,于暗处静置5分钟后,用0.25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