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或以为召公奭之子盛。春秋时期灭于晋。 茅国
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茅叔受封于茅(今山东金乡县西南),建立茅国,后来茅国为邹国攻灭, 滑国
西周初年,滑国封地在今偃师与巩义鲁庄一带,都城位于洛阳城东南43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后被秦所灭 巢国
禹帝时曾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国世代为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掉巢国, 雍国
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雍(今河南省沁阳),建立雍国,为伯爵,世人称之为雍伯,其后世子孙以封国名 雍国于春秋中期被晋国吞并。 顿国
顿国,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周王朝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位子爵。
从西周、春秋时期起,古顿国就在周口市今商水、项城一带建都。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侯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顿国本依附于陈国,后来惧楚国之强,背陈而转向楚国。陈国于是大兵压境,遂使顿子失国,顿子逃奔到楚国求
-21-
援并在楚国避难。具体何年陈国逐顿,史料语焉不详,估计应在公元前637年或稍前。公元前637年秋,因为陈国在归顺楚国的同时又暗中勾结宋国,楚王遂接受顿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陈国。楚军在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并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取焦、夷,城顿而还”。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把陈国包围,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前496年,楚灭顿。 黎国
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 费国
今山东省费县东部地,鲁国季孙氏叛鲁,自立费国。后并于齐。 郇国
周文王第10子(一说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东临猗县),史称郇侯、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国所并 胙国
周为胙国,周公旦之第六子伯分封于此,称胙国。春秋时,称南燕国。灭于?? 夔国
楚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叫熊挚,他的后代受封于夔城(今湖北
-22-
秭归),建立夔国,后又为楚所灭 古密国 亦郐国 郐国
周时子国,周平王二年,前769年,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把郐国的土地送给他们。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郐国国君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结果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
一说为郐国于春秋时被郑武公所灭,开了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征服另一个诸侯的先例。不过他是经由平王默许。 应国
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商周时代即有,应国以鹰为图腾,到了春秋早中期之际,应国被楚国灭亡。 介国
东部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位臵在青岛地域,春秋中期被齐吞并。 鄾国
首都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鄾为曼姓国,商王武丁曾封季父于河北曼,鄾为其后裔。周时居此,为邓的附庸,后灭于楚 任国
后裔有仍氏(亦称有任氏,任,仍古时同音)就在这里建立了仍
-23-
国.周朝时期,仍国被封为任国
首都在今山东济宁市境。任为风姓国,太皞的后裔。 春秋战国时代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至战国时期任国犹存。秦统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 邳国
夏、商时期,睢宁县古邳一带还有一个邳国。邳和薛同祖。邳原来居住的地方在薛,邳国的先祖奚仲曾经担任过...邳国的历史很长,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楚人的压迫,邳人又重新北迁至薛。邳国迁回故地后,仍称邳国国都邳。(下邳) 胡国
首都在今安徽阜阳县境。胡为归姓国,周时有存。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楚灭胡。 代国
春秋末年今浑源一带属北方民族建立的代国,战国初期代国为赵所灭 彭国
首都在在今徐州市境内。其建国者史称彭祖 苴国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蜀王即封其弟葭萌来广元建立苴国
相传苴国因兵灾和旱灾闹了粮荒,正巧在那里的范蠡以薄利多销的方法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既赚钱又出名,苴国后为秦所灭。
-24-
鱼国、鱿国
留在三峡当地的巴人,从文献得知,春秋时建有鱼国、鱿国等小国,为庸国之附庸。后并于楚。 轸国
首都在在今湖北应城县西。轸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同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扈国
从《春秋》记载可知扈国多为政商要地。周代春秋时仍存,战国时,不被提及,扈城很可能毁于列强相互吞并的战争 荀国
周成王初年,荀国被陟封于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荀国后为晋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最后还是为晋所灭。 邶国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伐纣灭商,西周政权建立,邯郸划属邶国,属周武王六弟霍叔封地,纣王的儿子武庚也居住邶国。但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其叔周公旦摄政。因管叔、蔡叔、霍叔等人素与周公旦不和,便与武庚等联合发动叛乱,史称“管蔡之乱”,但叛乱不久就被镇压,邶国的封号被取消,邯郸又划归卫国管辖。
(这个国没到春秋就没了。) 桐国
桐国偃姓,皋陶后裔。春秋时,桐国大体为楚附庸,时而依附吴,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