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相交于点P.连接线段BN,PA,得到PA=PB=PN. 【问题解决】
(1)求∠NBC的度数;
(2)通过以上折纸操作,还得到了哪些不同角度的角?请你至少再写出两个(除∠NBC的度数以外). (3)你能继续折出15°大小的角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由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点P为BM的中点,即BP=PM,再根据矩形性质得∠BAM=90°,∠ABC=90°,则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PA=PB=PM,再根据折叠性质由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折痕BM得到PA=PB=PM=PN,∠1=∠2,∠BNM=∠BAM=90°,利用等要三角形的性质得∠2=∠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由EF∥BC得到∠4=∠3,则∠2=∠3,易得∠1=∠2=∠3=∠ABC=30°;
(2)利用互余得到∠BMN=60°,根据折叠性质易得∠AMN=120°; (3)把30度的角对折即可.
【解答】解:(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 ∴点P为BM的中点,即BP=PM, ∵四边形ABCD为矩形, ∴∠BAM=90°,∠ABC=90°, ∴PA=PB=PM,
∵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折痕BM, ∴PA=PB=PM=PN,∠1=∠2,∠BNM=∠BAM=90°, ∴∠2=∠4, ∵EF∥BC, ∴∠4=∠3, ∴∠2=∠3,
∴∠1=∠2=∠3=∠ABC=30°, 即∠NBC=30°;
31
(2)通过以上折纸操作,还得到了∠BMN=60°,∠AMN=120°等; (3)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M上,则可得到15°的角.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27.如图①,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BC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BD. (1)猜想
、
、
这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若将图①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②,AB∥CD,AD、BC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AB交BD于点F,试问(1)中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3)试找出
S
△
ABD
,S
△BED
,S
△BDC
之间的关系式,并说明理
由.
【考点】三角形综合题.
【分析】(1)易证EF∥AB∥CD,则△ABD∽△EF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证得同理
=
,两式相加即可得;
=
,
(2)由题意知,两直线平行是很关键的条件,要根据三角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找出关系,然后相加就得到结果;
(3)要用到第一问的结论,作出各个三角形的高,再把各面积用边表示出来,即可找到关系. 【解答】解: (1)
+
=
,
证明如下: ∵AB⊥BD,EF⊥BD, ∴EF∥AB,
32
∴△ABD∽△EFD, ∴∴∴
=++
,同理==
+;
==
, =
=1,即(
+
)?EF=1,
(2)成立. 理由如下: ∵AB∥EF, ∴
=
,
∵CD∥EF, ∴∴∴
=++
, ==
+;
+
=
.
=
=
=1,即(
+
)?EF=1,
(3)关系式为:证明如下:
如图,分别过A作AM⊥BD于M,过E作EN⊥BD于N,过C作CK⊥BD交BD的延长线于K
由(1)可得: +=,
∴+=,即+=,
又∵BD?AM=S△ABD, BD?CK=S△BCD, BD?EN=S△BED, ∴
+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把线段的比进行转化是关键.同时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
33
山东省XX市四校联赛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模拟试卷(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12、12 、30 、x+2 、40x2、x2?y2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个。 A、1 个 B、2 个 C、3 个 D、4个 2.若式子x?2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 x?3A、x≥2 B、x≠3 C、x≥2或x≠3 D、x≥2且x≠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111113,4,54,7,822 A.7,24,25 B.222 C.3,4, 5 D.4、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AC=BD,AB∥CD,AB=CD B. AD∥BC,∠A=∠C C.AO=BO=CO=DO,AC⊥BD D. AO=CO,BO=DO,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80°,AE平分∠BAD交BC于点E,CF∥AE交AE于点F, F_ _ A_ D则∠1=( ) A.40° B.50° _ 1_ B_ E_ CC.60° D.80° 6、表示一次函数y=mx+n与正比例函数y=mnx(m、n是常数且mn≠0)图象是( ) y (2,2) (-1,1) y1y2 x 147.如图所示,函数y1?x和y2?x?的图象相交于 33(-1,1),(2,2)两点.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 221x1?x?x2?x???xn?x8、 在方差公式S?n2O A.x<-1 B.—1<x<2 C.x>2 D. x<-1或x>2 ????????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A. n是样本的容量 B. xn是样本个体 C. x是样本平均数 D. S是样本方差 9、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本数9080706050403020100某班学生1~8月课外阅读数7083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585875361242282 133445566778月份34 A.极差是47 B.众数是42 C.中位数是58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最小值为【 】 A5A. 45C. 3 5B. 26D. 5FEBMPC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3?0 11.48-?+-3-3?2= 3(3?1)??3???12.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0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BOC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大2cm,则CD= cm。 1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CD是AB边上的中线,∠A=30°,AC=53,则△ADC的周长为 ____. 14.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 ) ?1AOB DC1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 5 ,AC=6,DB=8 则四边形ABCD是的周长为 。 16.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60°,AC=10,则AB= . 17. 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且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市2007年5月份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8,30,29,31,32,28,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是_______ 19.为备战2011年4月11日在绍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皮划艇马拉松赛,甲、乙运动员进行了艰苦的训练,他们在相同条件下各10次划艇成绩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为0.23,0.20,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 (选填“甲”或“乙) 20.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DAB=60°.连结对角线AC,以AC为边作第二个菱形ACEF,使∠FAC=60°.连结AE,再以AE为边作第三个菱形AEGH使∠HAE=60°?按此规律所作的第n个菱形的边长是 . 三.解答题: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