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2)

2025-07-07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描写的句子,然后归类,再结合全文来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这叫白描(或细节描写)。还有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这属于拟人化的描写。细节描写和拟人手法的特点就是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 散文的表达技巧:

A、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比喻。固有的修辞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语言生动形象。

(1).比喻句的理解。理解比喻句内涵的基本思路就是抓住喻体找本体。

- 6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例1、2005年全国卷Ⅲ第14题: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原文】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点拨】“诺贝尔文学奖”在这里应该是一个喻体,找出这个喻体的本体,这句话的含义就清楚了。“假如”后面的句子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这一句话可以说成“张家界的大美如果翻译成人类的通用语言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可见,本体就是张家界风景的大美。

- 7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例2、2005年湖南卷第18题: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_____。

【原文】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答案】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点拨】首先要清楚这是一个比喻句,“兽穴”比喻自己的家,“老狮”比喻贝多芬自己,那么贝多芬为什么这样比喻自己呢?这正是题目要问的。结合上下文,贝多芬的肖像描写及贝多芬在世人中的形象,尤其是贝多芬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和这句话后面的语言同这句话的关系,答案就清楚了。“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表现出世人对他的不理解,和他对世人打搅的不欢迎;“善良的微笑”“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表现出他对这次来访的友善态度,态度友善而用喻自贬,所以幽默。

(2).比喻句的鉴赏。鉴赏比喻句一要注意比喻固有的修辞意

- 8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义,如生动形象等;二要根据语境看它同上下文联系形成的修辞效果,如对比、讽刺等;三要看它对表达主旨所起的作用;四要看它是否连续用喻,如果连续用喻,一般意在渲染强调,并在结构上与上下文形成照应铺垫等关系。

这四个思考点可以把比喻换成其他修辞格或者表现手法,同样成立,当然,具体的表达效果随修辞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而不同,此后不再赘述,敬请留意。

例3、2004年全国卷Ⅲ第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原文】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 9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答案】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作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点拨】“喝酒”比喻什么先要搞清楚,“喝酒”在文中的三种状态——少喝、控制喝、酗酒比喻什么也要搞清楚,这是理解层面的。其次是好处,“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是比喻固有的修辞作用,“讽刺意味”则因为文章是批评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写不出作品,导致艺术生命完结的文坛怪现状的。 例4、2005年江西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

【原文】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流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击着往平坦的地方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旋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溪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

- 10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手信号显示标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