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word教案(3)

2025-07-10

讽谏艺术:

1、投其所好 2、巧妙设疑 3、欲擒故纵 4、自我戏谑

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手法:

1、通过几件事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2、通过一个故事展现两个或更多人物形象 3、罗列逸事以展示个性

疑难追踪探究

1、本文写了一个赘婿,两个倡优。司马迁将这类被统治者视为开心工具的小人物列入传记,寄托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

这里了几个小人物,地位虽然低微,但他们都有好品质,他们能够为了国家与黎民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能够灵活巧妙地批评残暴荒淫的统治者,能把他们的那些荒谬绝伦的想法顶回去,从而给国家和黎民百姓带来说不尽的好处。司马迁对他们给予了热情的歌颂,“岂不亦伟哉!”同时也有对汉武帝时代满朝唯唯诺诺保官保命苟合取容的不满。 2、《滑稽列传》是《史记》中较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和其他人物传记相比,这篇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探究:

有别于其他传记的最大特点,就是轻松幽默,寓庄于谐。作者似乎不是在写严肃的史实,而是在写小说,在写故事。但深刻的思想就寄寓其中。

课后作业:

《成才之路》

刺客列传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教学重难点

1、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文言现象梳理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 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乃造焉。 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及,到。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谢:谢罪。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2、古字通假

1.说—悦 2.陵—凌 3.淬—焠 4.以—已 5.反—返 6.决—诀 7.振—震 8.奉—捧 9.见—现 10.还—环 11.陈—阵 12.卒—猝 3、古今异义 1 .微 2.谒 3.购 4.诚 5.穷 6.遇 7.祖 8.币

9.遗(wèi) 10.假借 11.发 12.兵 13.提(dǐ) 4、一词多义

1.兵 2.私 3.穷 4.为 5.发 6.就 7.引 8.见 9.意 10.使 11.还 12.陈 13.顾 14.提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3.意动用法 4.使动用法 6、句式变换

1.定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被动句 5.省略句 三、文本分析: 1~5段 概述荆轲 祖籍卫

好读书 有勇有谋有志,大丈夫能屈能伸 去、逃 交贤豪 6~9段

太子丹 怨恨 遇己不善 国且灭亡 鞫武 无计 畏惧强秦 见效缓慢

田光 年老 不慕荣利 陈力就列 铺垫 不能者止 以死明志 荆轲 领命 亡国之痛 知己之情 人生之志 10~14段

荆轲刺秦

准备 备信物

备武器

备助手(有缺陷)

出发 易水送别

悲:白衣冠——变徵之声——垂泪涕泣 壮:羽声——瞋目、发上指冠——就车不顾 场面描写: 地点:易水边 时间:秋天 人物: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环境: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氛围:悲壮

刺秦: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荆轲:捧函、顾笑、前谢、取图、把袖、揕胸、逐王、掷王、被创、笑骂、被杀 舞阳:色变、振恐

秦王:大喜、王惊、惶急、环柱、拔剑、废軻、不怡 群臣:怪之、皆愕、失度、赏坐 刀光剑影、惊心动魄

人物形象:

荆轲: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秦王:

贪婪,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万人。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捉拿樊於期。何等刻毒。一旦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地图,立即“大喜”,多么贪婪。当荆轲逐时,秦王狼狈不堪,威严扫地。斩了荆轲,还“目眩良久”。

太子丹:

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掷,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

樊於期:

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

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高渐离:

是荆轲的朋友。易水送别时,他只是“击筑”。从他击筑的情调,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激奋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五年后,前222年,燕国为秦所灭。秦兼併天下之后,下令捉拿太子丹和荆轲的客人。高渐离逃到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给人家做傭工。一天听到堂上客人击筑,他在旁批评,主人命他击筑,才露出本相。秦始皇知道后,命人用马粪燻瞎他的眼睛,教他击筑给秦始皇听。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秦始皇,替燕国报仇,没有打中,被杀。这都反映了六国人民反抗强暴的要求。

秦武阳:

“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课后作业: 《成才之路》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word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