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基础型式选择和设计优化(5)

2025-08-04

基础 型式 基 础 简 图 基础 组成 受 力 特 点 适 用 情 况 b直柱半掏挖基础 D Hc配筋直柱+不配筋的圆台底板 人工挖孔桩基础 配筋直柱+不配筋的扩底 质。 3)直柱全掏1)是针对大荷载作用下全掏挖基础挖基础是使的一种改进型式。当基础作用力较用最广泛的大时,全掏挖基础主要受下压强度基础型式,也控制。需要较大底板尺寸,而增大是最早使用底板就会导致立柱尺寸随之增大。的基础型式。 采用立柱部分开挖回填方式, 可以4)当下压荷通过增设台阶的方式底板尺寸加载较大时,需大。有效解决底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要扩大底板,问题。 半掏挖基础2)采用半掏挖,原状土的抵抗力未解决了下压被充分利用。 荷载较大的问题,基础立柱尺寸可不受底板尺寸的限制。 5)在基础立柱加高处,为使侧向稳定1、充分利用了原状土承载力高、变满足倾覆稳形小的特性。 定性采用带2、“以土代模”,土石方开挖量小、挡板直柱掏弃土少,施工方便,节省材料。 挖基础。 3、可用于基础负荷较大,地形较差6)斜柱全掏的塔位。 挖基础综合了斜柱基础和掏挖基础的优点。是掏挖基础的最新发展方向。 HHt5 推荐基础型式的优化分析 在上文论述中,不仅对各类基础型式间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做了阐述,而且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分别进行了基础选型,推荐了本工程适宜采用的基础型式。本章专题中对本工程广泛采用的掏挖基础、板式基础和原状土类基础等分别进行优化分析,力求达到减少材料量和降低造价的目的。

5.1 基础优化的基本原则

基础优化属于基础设计中“计”的内容,即对既定的基础型式进行计算与布置,对原定基础数据的核实与具体化,是基础设计的深化工作。

在选定基础型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个结构经济性、环保性、耐久性的

14

Ho

分析,基础埋深、基础尺寸(包括桩基础的桩径和桩数、板式和掏挖式基础的底板宽度、立柱断面尺寸等)、基础布置形式、与铁塔的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优选出适合具体塔型及塔位的基础形式。

在基础优化时,遵循下面的原则:

(1)充分考虑各种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在基础埋深、基础尺寸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工作;

(2)针对基础受力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如预偏心、桩基布置形式优化等)减少水平荷载对基础产生的弯矩,改善基础受力状态;

(3)考虑到输电线路各塔位处微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离散性,采取有效的设计优化措施,降低基础的工程量和工程投资。

5.1.1 具体优化措施 (1)改善基础受力

针对各种基础及荷载特点采取改善基础受力措施,不仅可增强基础的可靠性,而且对降低基础工程量都是非常有益的。常用的措施主要有优化基础布置(主要指多桩基础)、采用合理的铁塔与基础连接方式、底脚螺栓预偏心设置等。

(a) 立柱坡度选择

相同荷载情况下,斜柱基础与直柱基础相比,因斜柱基础立柱中心的斜率与铁塔主材坡度相同,使基础水平荷载对基础的影响降至最低。基础采用斜柱式后,与基础轴线垂直的水平力减少70%~80%,而轴向基础作用力仅增大1%~2%,从而大大改善了承台立柱、底板的受力状况,基础的侧向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较大地降低了混凝土和钢筋用量。斜柱基础一般用于大开挖基础,工程中对合适的塔型和塔位应积极选用斜柱基础。

(b) 底脚螺栓预偏心设置

对于采用地脚螺栓与铁塔连接的直柱基础,为减少水平荷载对基础产生

15

的基底弯矩,可预先给地脚螺栓设置一定的偏心值,使下压或上拔力产生的弯矩抵消一部分水平力产生的弯矩,改善立柱及基底受力,从而降低基础混凝土量和耗钢量。

(c) 基础布置优化

对多桩承台基础,水平力的作用会使承台底产生弯矩,使得承台底各桩受力不均匀。而现有的基础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一般都选取受力最大的桩作为埋深和配筋的依据,其余基桩均与最大桩相同。因此对多桩承台基础的设计优化,在选择经济合理的持力层后,主要通过调整承台及立柱设置,使得承台底各桩受力均匀加以解决,减少水平力产生的弯矩对桩受力的不均,达到整个桩基的均衡受力。

(2)基础尺寸优化

基础尺寸主要包括基础经济埋深、基础底板和立柱断面尺寸。 基础经济埋深主要由持力层深度、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等控制。基础设计中应结合各个塔位的施工条件及各种基础型式的临界埋深,通过控制综合造价,通过计算下压稳定、上拔稳定两个控制条件同时达到极限控制条件下,优化出最经济的埋深和底板宽度。

基础底板尺寸包括底板宽度及相应的厚度。基础底板宽度不应孤立的考虑,而是应与基础埋深综合考虑。底板厚度的取值主要考虑剪切、冲切承载力和构造要求。

立柱断面尺寸应满足强度和构造要求,在此前提下,尽量减小断面尺寸,降低基础工程量。

5.1.2 其它优化措施

杆塔基础的尺寸大小与所承受的荷载、塔位地质条件都密切相关,合理选取和分析荷载及水文地质等外部条件是塔基优化设计的前提。因此,除基础本身布置方式、尺寸大小等方面的优化设计外,也可采取针对塔基外部条

16

件的适当优化措施,以达到进一步降低基础工程量和工程投资的目的。

(1)细化转角塔基础荷载分档

转角塔一般按20?~30?转角一档计算基础作用力,使得每档塔的基础作用力(N或T)相差很大。对于每档塔中转角较小的塔,采用按照统一分档的基础作用力,设计计算的基础是不经济的。因此,转角塔基础设计时,可采用小分档转角如10?一档精确计算的基础作用力。

(2)逐腿设计基础

输电线路跨越区域广,沿线地形、地貌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大,对铁塔根开较大的塔位,即使同一铁塔不同塔腿微地形、地质也可能有一定差别。因此,必要时,基础设计可根据具体的地层地质条件,逐腿优化设计。

6 新型基础型式 6.1 新型基础的构想

(1)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原状土基础和岩石基础,做到经济、环保,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

(2)尽可能采取合理的结构型式,减小基础所受的水平力和弯矩,改善基础受力状态。

(3)新型基础造价必须是经济的,比常规基础的造价低。 6.2 十字型基础设计研究

在山区、丘陵及垄陇岗等地区,线路为采用不等高基础与铁塔长短腿的配合使用,经常需要将基础主柱加高,在原地面直接开挖。随着基础主柱的加高,基础的侧向稳定性就成为掏挖基础的控制因素,为满足倾覆稳定性的要求,往往需增大基础埋深及主柱直径,导致混凝土量大大增加。

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研究了一种新型带挡板的掏挖基础(十字型基础),该基型在国内线路工程中已有应用,并通过专项试验研究。

17

该基型基坑仍然采用掏挖成型的施工方法,也就保留了掏挖式基础的各项优点,并针对掏挖式基础荷载加大、主柱加高时侧向稳定不能满足倾覆稳定性的特点,设置侧向挡板,利用侧面原状土的土抗力,抵消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弯距,从而减小了基础柱身的弯距和基础底部的偏心应力,提高了基础的侧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2.1 设计方法

十字型基础是一种全新的基础型式,其设计方法在以往的规范中没有规定,现根据其受力机理简述如下,基础结构简图见图6.2-1。 图6.2-1 十字型基础示意图 图中:M0、H 分别为基础外力的弯矩、水平力;

hL、XA、h 分别为侧挡板、转轴O、基础底到顶面的距离; d0、D 分别为基础主柱的直径、扩底直径。 基本假设:⑴ 土压力分布按m法;

⑵ 基柱刚度相对土足够大,可以看作刚性。 即:满足 h?2.5/?m 式中变形系数:?m???md?? EI??15 m:地基系数;d:计算宽度;EI:基柱的抗弯刚度。

此时基础在外力作用下绕基柱上某点O(距地面xA处)转动一小角度ω

18


专题6 基础型式选择和设计优化(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速公路测量方案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