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工程概况 .................................................... 1 2 研究内容及基础作用力特点 ..................................... 1 2.1 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 2.2 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特点 ................................... 1 2.3 本工程气象条件............................................. 2 3 地质水文概述 ................................................ 2 3.1 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 ................................... 2 3.2 沿线地震动参数............................................. 5 3.3 地下水 .................................................... 5 3.4 不良地质现象 .............................................. 6 3.5 水文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基础选型 .................................................... 6 4.1 基础选型的原则............................................. 6 4.2 基础型式简介及工程特性 ..................................... 9 4.3 基础选型 ................................................. 11 5 推荐基础型式的优化分析 ...................................... 14 5.1 基础优化的基本原则 ........................................ 14 5.2 原状土基础的优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开挖类基础的优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新型基础型式 ............................................... 17 6.1 新型基础的构想............................................ 17
6.2 十字型基础设计研究 ........................................ 17 7 输电线路环境保护方案 ........................................ 21 7.1 基础环保措施 ............................................. 21 7.2 环境保护现状 ............................................. 23 7.3 勘测阶段环境保护方案 ...................................... 25 7.4 基础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方案 .................................. 26 7.5 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方案 ...................................... 28 7.6 运行阶段环境保护方案 ...................................... 31 8 基面综合治理 ............................................... 31 8.1 边坡处理 ................................................. 31 8.2 基面排水 ................................................. 33 9 总结 ........................................................ 34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220kV输变电工程,线路起于在建500kV广德变电站220kV构架,讫于拟建220kV江塘(广三)变电站(以下简称广三变),路径长度约24.6km,全线双回路架设,根据系统专业提资,导线截面为2×400mm2,两根地线均采用36芯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2 研究内容及基础作用力特点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优化基础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投资,而且对环境保护及今后线路的安全运行及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2.1 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针对安徽广德-江塘220kV线路工程的杆塔基础进行详细的研究,结合该段地质水文情况,选出适当的基础型式,并对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力求达到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消耗、缩短工期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输电线路建设是一个全寿命周期的过程,结合以往送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查勘,收集了工程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等相关资料,对输电线路的勘测设计、施工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因害设防,找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本工程地形、地质条件描述及基础受力特点分析; (2)本工程推荐的基础型式及基础的优化设计分析; (3)针对本工程地质、地形条件所采用的新基础型式研究; (4)针对本工程特殊地质条件所采取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 2.2 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特点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在设计、施工与检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1
(1)送电线路距离长、跨越区域广、沿途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大。
(2)杆塔基础所承受的荷载特性复杂,基础在承受拉、压交变荷载作用的同时,还承受着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荷载特性,如荷载的大小、分布、偏心程度以及出现频率等都决定着基础的受力特征。
(3)因基础所受荷载不同及其沿线的地质地形的差异,各工程基础型式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线路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变化也需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
2.3 本工程气象条件
根据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及论证,并参考该地区已有线路的设计运行情况,选定本工程设计气象条件如表2.1所示。
表2.1 设计气象条件组合一览表(10米基准高度)
设计工况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大风速 覆冰情况 年平均气温 安装情况 大气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年平均雷暴日 冰的比重 气温(℃) +40 -20 -5 -5 +15 -10 +15 +15 风速(m/s) 0 0 25 10 0 10 10 15 79 0.9 g/cm3 覆冰厚度(mm) 0 0 0 10(15) 0 0 0 0 3 地质水文概述 3.1 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
本工程线路沿线地区地貌为丘陵、岗地、岗间洼地,地势有一定起伏。线路主要跨越河流有:无量溪河,其余均为较小河沟、水渠。线路路径在丘陵、岗地行走时,将经过一些小的山塘、水库,这些山塘、水库为农村灌溉
2
饮水所用,防洪标准较低,线路应避免在其坝下立塔,以防溃坝洪水的影响。线路立塔时应避开小河沟、小冲沟,选择在高处。
沿线地层岩性低山丘陵段地层岩性主要由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砂(砾)岩、泥岩等岩石构成基岩;局部新生界第四系冲积形成的粉质粘土、卵砾石构成上覆盖层。河流冲积平原主要由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中粗砂等构成上覆盖层;下覆基岩埋藏较深。
低山丘陵(岗地):
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岗地),地形起伏较大,山间冲沟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多为30~50米之间。
①粉质粘土:灰黄色,混少量砂砾石,软塑~可塑,湿,主要分布在山区河流两侧平地或冲沟,一般层厚约2.00~5.00m。
②粉质粘土:褐黄色、棕黄色、棕红色,含少量氧化铁和铁锰结核,局部混少量碎块石,可塑~硬塑,稍湿,结构松散,主要分布山体表层和岗地,层厚约0.50~8.00m,一般山头或山脊层薄,向山脚或岗地逐渐增厚。
③砾卵石:以褐黄色、灰黄色主,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粒径一般5~60mm最大粒径达150mm,以亚圆形为主;可塑粉质粘土充填,湿,稍密~中密。主要分布山体表层和岗地,层厚约1.00~5.00m,一般山头或山脊层薄向山脚和岗地逐渐增厚。
④砂(砾)岩:以灰黄色、黄色、紫红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白);具碎屑结构,水平和斜层理构造;强风化~中等风化。
⑤泥岩(页岩):以灰黄色、紫红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白);具泥质或片状结构,水平和斜层理构造;强风化~中等风化。
河流冲积平原:
地貌单元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地面高程一般在15~25米之间,河网水系较发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