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美版五下美术教案(个人吐血整理)

2025-09-22

2015浙美版五下美术教案(个人吐血整理)

画家故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探访当地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及其对我国近代美术发展的贡献,感受谈们的艺术地位及成就。

2、运用观察、欣赏、比较、分析、探索等方法鉴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 3、感悟画家为追求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本地画家故居或者工作室,并填写好参观调查表,同时搜集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故居的相关资料与图片。

(教师)参观画家故居,了解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故居的相关资料、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你知道有哪些中国画画家和他的故事吗?”“我国近代生活在浙江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出事吴昌硕在浙江安吉的故居照片,提问:“这是哪位画家的故居?你觉得他会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吴昌硕的照片,教师简介吴昌硕的生平。

(3)出示课题:画家故居。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画家故居,去领略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魅力。

(4)欣赏其他画家的故居,交流这些故居的特点。 2、欣赏吴昌硕作品

(1)出示吴昌硕的一组梅花作品,请学生欣赏。提问:“你觉得这些梅花怎样?”(墨梅、红梅兼有。每一朵梅花都有它的姿态,既细致,又逼真)

(2)感受他的笔墨效果。(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富有情趣,视觉效果强烈)

(3)从作品的意境、构图、技法、诗画结合等方面讨论吴昌硕的其他作品。 (4)教师小结: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为“清末海派四杰”。

3、欣赏黄宾虹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畅说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介绍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资料)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4)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哪个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4、小组讨论

从作品的构图、意境、笔墨技法及作品风格等方面,欣赏书本中其他两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5、欣赏潘天寿作品

(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欣赏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练、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2)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其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3)小结: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尤其华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曲韵横生,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潘天寿画集》等。潘天寿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培养美术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6、欣赏丰子恺作品

(1)了解丰子恺生平。请参观过丰子恺故居的同学介绍他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2)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3)小结:丰子恺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也是我国近代漫画的创始人。他的漫画中西结合,往往是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一个意境。

7、共同总结

(1)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2)教师小结:清末民初,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作业交流

(1)出示上节课表格,请学生把了解到的画家资料和大家分享。(组长汇报,组员补充) (2)教师小结:我们又一次领略到画家的创造精神和他们的艺术魅力。这节课,我们将向画家学习,临摹你最喜欢的画家的作品,也可以在原作基础上再创新。

2、学生体验

(1)教师出示画家的作品,让学生说说画家名字,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师生共同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按照总(整体欣赏作品,感受意境)、分(从构图、技法、笔墨、色彩风格等进行赏析)、总(再次整体欣赏作品,建立人与作品之间的桥梁)方法进行分析。

(3)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临摹、仿作、创作。 3、教师指导

(1)从构图上指导:作品是否饱满、留有空白位置、写诗或者落款等。 (2)从笔法上指导:作品的笔墨浓淡、轻重等。

(3)从创意上指导:作品的意境、气势、风格等。 4、交流创作

展示自己临摹、仿作、创作的作品,交流创作感受及作品的含义。 5、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临摹、仿作、创作画家的作品,向大师学习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学习本领既要讲究方法,又要多加练习,更需要创新!

6、课外拓展

欣赏书本中的四位画家及自己喜欢的画家的故居,可以结合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学习。

风筝风筝天上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4)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2024浙美版五下美术教案(个人吐血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