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臵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 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节选自刘元卿《醒世恒言》)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陈之饮器 陈:________________ (2)盍少尝之 盍:.. ________________ 2.对划线句?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且最终还不免想到死亡,这是为了贪婪造成的啊! B.可是最终还不免想到死亡,这是贪婪的结果啊! C.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婪的结果啊! D.而且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为了贪婪造成的啊! 3.请结合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猩猩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九)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饮。会有风雨暴至,有紫
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 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丘命引至庑下,坐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恃才傲物( ) (2)颖士常造门( ) ..2、对画线句?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颖士看见老人懒散无助,在店铺喧嚣张凌辱他。
B、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无助,放肆地凌辱他。 C、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很放肆地凌辱他。 D、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在店铺凌辱他。 3、文中的萧颖士为什么一生做官止于扬州功曹而没有再升迁?这对于你有何启示?(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①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
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 以德感人若此。 【注释】①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表示对人的态度。 ②刑戮是甘:(我)甘心受刑被杀 1.解释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遗布一端( ) (2)是有耻恶之心( ) .. 2. 对?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的翻译,正确的是( )。(3分) A.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把欠人家的钱还了。 B.有时到路上就返回来,有时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C.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D.有时到路上就返回来,有时看到他的家就把欠人家的钱还了。 3.王烈是怎样对待小偷的?(用原文回答)他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参考答案
(一)1、(1)接连地 (2)说话(交谈)
(各1分,共2分) 2、D(3分) 3、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
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或:只要自己的东西是好的,不妨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 (4分) 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二)1、情趣、停止 2、A 3、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局限于个人的政治命运,
思想狭隘了一点,而古仁人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表现出宏达的思想境界。(要关注?比较?答题规范,古仁人1分,作者2分) 【解析】 2、试题分析:A项中?以?都用作一般连词,连接方式与行为。B项中的?为?一为?被?,一为?向?。C项中的?之?一为?的?一为宾语前臵的标志。D项中?则?一为?真的?一为?如果?。 (三)1、 许:答应 若:你 2、C(是:这; 许:答应; 者:……的人) 3、商人的出尔反尔、不讲诚信;渔者财迷心
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或:旁者明哲保身,不愿出手相救。答对两点则可得满分) 译文: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再一次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又落水了。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却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四)1.(1).去、前往 (2).使……出,意为释放 (2分) 2.B (3分) 3.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1分)温人了解周君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直率和执著,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人。(3分) 翻译:魏国温城有一个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并且问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