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4课时 圆柱的体积(1)
第5课时 圆柱的体积(2)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2) 【教学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容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异同,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复习导入】 口头回答。
36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学生: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2)指名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结果是什么?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统一结果单位,方便比较。
(3)教师评讲本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做一做”:
2. 3.14×(0.4÷2)2×5÷0.02=31.4≈31(张)
第3题: 3.14×(3÷2)2×0.5×2=7.065(m3)=7.065(立方米) 第4题:80÷16=5(cm)
37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圆柱的体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利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求不规则圆柱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求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更多应用。
【情景导入】
我们之前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找到这个长方体与圆柱各部分的联系,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那
38
么不规则圆柱的体积要怎么求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矿泉水瓶,它的标签没有了,要怎么通过计算得出它的容积呢?
【新课讲授】 1.教学例7。
2.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学生: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教师:所以,我们要看看,能不能将这个瓶子转化成圆柱呢?
3.拿出水瓶,装上一部分水,按照例题中的方法做出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解题思路:
(1)瓶子里水的体积倒置后没变,水的体积加上18cm高圆柱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
(2)也就是把瓶子的容积转化成了两个圆柱的容积。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7页“做一做”。这类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瓶子正放和倒放时空余部分的容积是相等的。
答案:3.14×(6÷2)2×10=282.6(cm3)=282.6mL。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1.转化成圆柱。
2.瓶子容积=圆柱1+圆柱2。
39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1及教材第35页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情景导入】
“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教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3.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 教师:像你们说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
4.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