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恶心与呕吐 ★护理措施: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失水征象监测:①生命体征 ②准确测量和记录每天的出入量 2)呕吐的观察
3)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活动无耐力
1)生活护理: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病人呕吐时应帮助其侧卧,头偏向一侧。
更换污染衣被,开窗通风。
2)安全的护理: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3、焦虑
1)心理疏导:耐心解答问题
2)应用放松技术:深呼吸法、交谈、听音乐 3)关心病人 二、腹痛 护理措施: 1、疼痛:腹痛
1)腹痛的监测:观察并记录病人腹痛的部位;腹痛特点的变化,警惕并发症的出现 2)缓解疼痛:①药物止痛 ②物理止痛:冷热疗法 ③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④针灸止痛:根据不同疾病和疼痛部位选择针疗穴位
3)用药护理:★急性剧烈腹痛诊断未明时,不可随意使用镇痛药物 4)生活护理 2、焦虑
1)建立信赖关系 2)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3)减轻心理压力 4)分散注意力 三、腹泻 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排便情况、伴随症状 2、 饮食护理 3、 活动与休息
4、 用药护理:病因治疗为主 5、 肛周皮肤护理 6、 心理护理 四、黄疸
胆红素正常值:1.7~17.1μmol/L
胆红素<34.2μmol/L时,称隐性黄疸 ★胆红素>34.2μmol/L时,临床出现黄疸
第三节 胃炎
一、急性胃炎(★中性白细胞为主)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某些抗肿瘤药
2、急性应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和休克:★1)烧伤所致者称Curling溃疡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者称Cushing溃疡 3、乙醇
(二)临床表现
大多无明显症状。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病人多表现为突发呕血和(或)黑便 二、慢性胃炎(★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Hp感染:最主要的病因。鞭毛、黏附素、尿素酶 2、饮食和环境因素 3、自身免疫
4、理化因素:烈酒、十二指肠反流 (二)临床表现
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饱胀、消化不良的表现。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 (恶性贫血) (三)诊断要点
1、胃镜 2、Hp检测 3、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四)护理措施 1、疼痛
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2、营养失调
饮食治疗的原则:少量多餐、定时进餐、易消化的饮食为原则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要点:★溃疡——黏膜缺损)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制
1、胃溃疡(GU)侧重于保护因素削弱
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
2、十二指肠溃疡(DU)侧重于侵袭因素加强
对胃、十二指肠有损伤的侵袭因素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胆盐、胰酶、乙醇等。 ★胃酸、胃蛋白酶为主要侵袭性因素
★Hp和NSAID是损害胃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的病因 (二)病因
1、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2、NSAID
3、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
4、其他:1)吸烟 2)遗传因素 3)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4)应激 ★二、病理
DU多发生在球部;GU多发生在胃角和胃窦小弯 ★三、临床表现
★多数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痛的特点 1、症状
1)腹痛: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隐痛、灼痛、胀痛 ★①节律性(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
DU:疼痛—进食—缓解 GU:进餐—疼痛—缓解 ②周期性:多于秋冬或冬春之交发作,发作和缓解交替 2)其他: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失眠、多汗 2、体征:上腹部固定而局限的轻压痛 3、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无症状性溃疡 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3)复合性溃疡 4)幽门管溃疡 5)球后溃疡 6)难治溃疡 ★4、并发症
1)出血:最常见 ①表现:黑便、呕血
②处理:a.禁食 b.迅速补血并补充血容量 c.密切观察病情 d.维持VS平稳 2)穿孔
①表现:a.剧烈刀割样疼痛 b.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c.穿透性溃疡——局限性腹膜炎 ②处理:禁食;按急腹症处理 3)梗阻
①原因:a.急性梗阻:水肿、幽门部痉挛
b.慢性梗阻:瘢痕收缩而呈持久性
②症状:呕吐。呕吐物为酸腐味的宿食,大量呕吐后疼痛可缓解
③体征:上腹部空腹振水音、胃肠蠕动波以及空腹抽出胃液量>200ml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
④处理:a.禁食,胃肠减压
b.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c.禁用抗胆碱能药
4)癌变:GU癌变率在1%以下,DU则极少见。
长期GU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者,怀疑癌变
5、GU和DU的区别 鉴别点 GU 时间 部位 性质 规律 DU 进食后0.5~1h,至下次进餐前消失。 进食后3~4h,至下餐后缓解。 极少发生夜间痛 常有午夜疼痛 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烧灼感或痉挛感 进餐—疼痛—缓解 上腹正中或偏右 饥饿感或烧灼感 疼痛—进食—缓解 ★四、辅助检查
1、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 2、X线钡餐检查:龛影,有确诊价值
3、Hp检测:快速尿素酶测定、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4、粪便隐血试验 5、胃液分析 ★五、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具有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中上腹疼痛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但确诊需根据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结果 ★六、治疗要点
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病因、控制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1、降低胃酸
1)H2受体拮抗剂(H2RA):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进餐时与食物同服或睡前服) 不良反应:乏力、腹泻、粒细胞↓、皮疹、男性病人轻度乳房发育 2)质子泵抑制剂:口服1次/天,副作用少。如,洛赛克 3)碱性药物 4)抗胆碱能药物 2、保护胃粘膜
★常用的胃粘膜保护剂(硫酸铝、枸橼酸铋钾(CBS)、前列腺素类药物)餐前服药 3、根除Hp:目前推荐以PPI或胶体铋剂为基础加上二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 注意点:1)联合正规用药,防复发 2)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 ★4、促进胃动力:餐前服药
★七、护理措施 1、休息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与焦虑 2)嘱其卧床休息几天至1~2周 3)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4)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5)避免诱发因素 2、饮食 1)定时定量
2)少食多餐,每天进餐4~5次 3)细嚼慢咽
4)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5)选择低脂、适量蛋白质和面食为主及刺激性小的食物 3、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
2)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诱发因素 3)处理效果及用药反应 4)并发症 4、对症护理
1)指导病人预防饥饿感
2)如有剧烈疼痛,可能会有急性腹膜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3)疼痛:热敷、针灸 5、用药护理
1)抗酸药:①应在饭后1h和睡前服用。
②片剂应嚼服,乳剂应摇匀。 ③避免与奶制品同时服用
④酸性的食物及饮料不宜与抗酸药同服 ⑤Al(OH)3凝胶能引起磷缺乏症 2)H2RA: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 3)质子泵抑制剂:可引起头晕 4)铋剂:餐前服